首页 > 实践经验 > 正文

永康:打造“龙山经验” 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

微信截图_20200717120909.png

近年来,永康市以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为抓手,在龙山镇、西溪镇试点形成了依 靠党委领导、法庭职能前移、社会组织和群众力量参与、分层递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龙山经验”。在此基础上,永康市先行先试,全面总结推广“龙山经验”,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综治协调、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格局。省委改革办、省跑改办、省人民法院联发的(浙改办发〔2019〕39 号)文件要求“在乡镇层面推广永康‘龙山经验’”,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列入全省十大先行试点。

2018 年来,全国 4 级共 55 家法院及其他县市党委政府、司法部门到永康考 察学习,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人民日报、新华社、法制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对“龙山经 验”进行深度报道。“龙山经验”推广以来,全市 16 个镇(街道、区)诉前平均调解率达70%以上,各派出所案件、镇村调解委员会案件、司法所疑难案件调解率分别达到85%、95%、100%,成功捧得“平安金鼎”。

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治理格局从“单打独斗”向“齐抓共管”转变

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 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构建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是“三级党组”凝聚社会治理合力。构建“市委、镇(街道、区)党委(党工委)、村党支部”三级治理领导体系,建立完善市镇月度专题研究研判制度,市委书记带头领办“社会治理”项目,示范带动各级党组织书记加强社会治理。突出党委政府的核心作用,构建基层党委牵头抓总,基层党组织、职能部门机构、自治组织、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社会治理体系,将社 会分散多元的要素纳入社会治理框架。

二是“党建联盟”突破矛盾化解壁垒。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原则,组建区域党建联盟,整合区间矛盾化解资源,全面细化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考核制度,打破社区(村)之间难管理、难协调的“桎梏”,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市区范围内,组建 17 个区域党建联盟,并依托党建联盟建立 17 个区域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有效整合区域内活动组织、居家养老、便民服务、综合 治理等公共服务资源。如五联社区党委积极改进服务管理模式,实行治安统筹共管, 定期协商会诊,协同开展守望巡防,及时发现处理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 80 多件,有 效改善区域治安环境。

三是“三支队伍”激活基层内生动力。以基层网格党建为依托, 建立“支部书记为网格长、村两委成员为网格小组长、全体党员与村民代表为网格员”

的网格党建模式,将社区各套组织一并纳入,促使“基层党建网、民生服务网、平安建 设网”深度融合,激活基层社会治理内生动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确保一般纠纷

不出村(居)、疑难复杂纠纷不出镇(街)、不发生群体性事件、不出现民转刑大案。

深化三治融合,推动治理方式从“单一治理”向“综合治理”转变

以“三治”融合为抓手,深入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多种工作模式,延伸矛盾化解维度。

一是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从村民自治源头上 遏制矛盾。全面集中梳理各级各部门涉农惠农公共政策法规,列出包括村级重大决 策、阳光村务、服务村民事项、村级财务管理事项等 11 方面 33 条权力清单,全部以 33张小微权力操作流程图的形式,明确权力事项名称、责任主体和具体操作流程,基本 实现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行使村务权力内容的全覆盖,消除了村干部以权谋私的制度 漏洞,有效提升农民对基层治理事务的参与度,完善农村自治的治理体系,从源头上 遏制矛盾。

二是创新三级化解模式,让矛盾化解在法治轨道内运行。将法治理念植入基层治理实践中,建立“网格调解—镇矛盾多元化解中心分流调解—法庭调解”三层递进式矛盾纠纷化解模式,推行“多种渠道收集,一个口子归集、二次扇形分流”的“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联合开展“无讼村”创建,设立村级法庭指导工作室,对矛盾纠纷进行诉讼断后,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在法治轨道内运行。截至目前,全市共创 建无讼村 100 个。

三是强化核心价值观引领,以文明乡风推动基层善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艺宣传“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 中心建设和文明实践活动试点,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育”,持续开展文化“六 进”“百村万户立家风”以及清廉文化进村庄、进家庭系列活动,将主流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挖掘“最美现象”,大力弘扬胡公、陈 亮、五金文化、“新时代永康企业家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营造“见贤思齐”“好人 有好报”的良好社会氛围。

整合部门力量,推动治理平台从“单线作战”向“多线作战”转变

坚持以治理平台建设为着力点,构建以市级平台为核心、特色平台为侧翼的协同 化解体系,建立有机衔接、协调联动、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实现行政、司法、人民、专业调解“多调合一”。

一是建立永康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整合法院、公安、司法、信访、团委、交通、卫健等部门及社会组织力量,规范建设信访超市、社会帮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诉讼服务、社会心理服务、维稳应急作战指挥、社会治 理综合指挥等“七大平台”,构建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范、处置为一体的新型基层治理阵地。综合体入驻律师、心理咨询师、“民情民访”代办员、志愿者等,线上线下为群众释难解惑、化解纠纷,让群众享受方便快捷、一站式办理的优质服务,实现各类矛 盾纠纷隐患第一时间收集汇总、第一时间分层过滤、第一时间分类处置。中心成立以 来,全市民商事收案 13007 件,其中诉前引调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 3482 件,调处 成功 1289 件,无因调解不及时转化为刑事案件,有效节省了司法资源。

二是搭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市法院联合金融办、帮扶办、人行、银保监等部门成立金融纠纷调 处中心,建立多层次联合调解与帮扶企业机制,深入开展金融纠纷调处工作,积极协

调解封转贷,切实帮助企业渡过续贷难关,助力化解“两链”风险。金融纠纷多元化解 中心成立以来,共受理案件 852 件,成功调解 89 件;协调转贷 31 件,涉及金额 1634 万 余元;司法确认 14 件,涉及金额 164 万余元,实现诉前化解、快速审判、降低不良贷款、 企业帮扶等多项工作有效结合,得到金华市委书记陈龙的批示肯定。

三是打造系列特 色矛盾化解平台。构建“党建 + 纠纷调处”模式,以总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建设总部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及时、妥善解决商业活动、物业管理、宠物等在该区域 较为集中的纠纷类型。将入驻总部中心的 9 家律师事务所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 力量,实行律师会诊咨询制度,轮流在中心当值。深入开展大调解联动网络建设,创新建立“法治讲习工作室”“青少年心理矫正工作室”和“老李调解工作室”等特色调解室,开通 24 小时求助热线和全天候流动调解车,实行各调解组织衔接联动,实现诉、 调、裁一体化运作,浓厚联动大调解氛围。去年以来,特色调解室成功调处纠纷 100 余 起。

坚持依靠群众,推动治理成果从“点上盆景”向“面上风景”转变

大力发展“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龙山经验”精髓,多措并举推动“龙山经验”由“盆景”变“风景”。

一是打造解纷人才“一库一网”。在全市范围因地制宜建立调解人才库,通过法庭培养村民调解骨干,以点带面,提升群众调解力量。编织全市法 庭信息网,吸纳信息通达的热心群众组成信息员网络,加强矛盾纠纷信息反馈,提升 化解纠纷的效率。截至目前,全市调解人才库共有骨干调解员 170 人,在册信息网络员563 人。

二是壮大矛盾化解“统一战线”。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推进诉前调解工作,配 套“一村一警”建设,全市村(居)都配备一名政法干警,履行“指导员、调解员、宣传员、信息员、督查员、调研员”的六员职责,组织党、工、青、妇“四个十万”群团力量以及律 师、志愿者、宗教人士、乡贤等“独立第三方”参与基层信访接待、终结听证和矛盾调解工作,实现逐案选取相匹配的义务调解员跟踪调解,增加涉诉涉纠当事人的认同感和信任度,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率。截至目前,全市实现“一村一警”行政村设置全覆盖,共 有市平安志愿者服务中心等 17 个社会组织参与矛盾化解。

三是推动矛盾化解“最多 跑一次”。以“互联网 +”理念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积极探索提供个性化、 不见面、一次性纠纷化解渠道,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在线化解平台(ODR 平台)、移动微 法院等智能化在线化解平台建设,在全市较大社(村)、规上企业配置在线调解室工作,通过创新视频调解、在线调解等方式,加强线上线下矛盾纠纷统筹调解,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高效化解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