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 正文

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构建新发展格局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坚持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的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以高水平开放更有力促改革促发展,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大循环,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建成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推进。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稳居世界前列,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主要贸易伙伴,开放型经济跃上新水平,彰显了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巨大韧性和磁力。

中国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为我们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力量源泉。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推动实现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能力,坚持在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中争取战略主动。

全面推动进出口稳中提质。在当前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内部低要素成本的传统竞争优势不断削弱的背景下,以创新思维全面推动进出口稳中提质,提升开放发展质量和外贸国际竞争力,实现外贸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更好地应对外部挑战意义重大。

一是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通过持续的制度型开放,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信保、信贷等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出口货物的退运通关效率和跨境电商退换货政策,企业出口退税办理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持续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降低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

二是优化外汇服务。稳步推进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改革,构建“越诚信、越便利”的信用管理机制,提升外汇服务电子化水平,提高跨境贸易结算效率,贸易外汇收支实现“一次备案、多次付汇”“秒申请、分钟办”。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已扩大至全国,进一步丰富结算渠道,降低结算成本,促进外贸出口发展。

三是发展贸易新业态。拓宽贸易新业态结算渠道,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和支付机构凭交易电子信息,为跨境电商等经营主体提供更加便捷、多样、低成本的结算渠道,通过联网信息平台自助办理市场采购贸易收结汇,提高市场采购主体货款结算效率,降低结算时间及汇兑成本,便利中小微主体参与新业态,筑牢培育贸易竞争新优势的微观基础。

四是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把综合试验区作为跨境电商发展的创新高地,支持跨境电商健康持续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数字化发展的积极作用,有效助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和推动业态创新发展。全国已有165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相关企业约20万家,覆盖31个省区市。2022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2.11万亿元,增长9.8%,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其中各综试区的进出口额占比超过九成。

五是加速布局海外仓建设。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发挥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作用,发挥国际物流优势,做大做强跨境电商海外仓网络,服务企业拓展海外销售新渠道。当前我国海外仓数量超过2000个,总面积超过1600万平方米,已成为跨境电商发展重要支点、新型外贸基础设施和我国出口企业开拓市场的“新通道”。

六是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近年来,跨境电商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年增长率在30%以上,占国际贸易近40%。目前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扩大至所有的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保税物流中心所在城市,进一步提升外贸运行效率,稳定外贸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产业数字化和贸易数字化融合,为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新渠道,同时也为我国外贸稳增长调结构注入了新动能。

七是进一步发挥会展业作用。办好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国际合作平台,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充分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让世界与中国共享市场、共享资源,共享发展机遇,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推动各国合作共赢,带动全球经济增长。

八是推进通关便利化。创新监管方式、优化通关流程、提升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进口、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减67%和92%,关税总水平从9.8%降至7.4%,更大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和综合竞争力,保持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九是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在完善管理体制、扩大对外开放、提升便利水平、创新发展模式、健全促进机制、优化政策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提升跨境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水平,推动服务贸易发展从“重规模”向“提质量”转变。

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深入实施《外商投资法》和《实施条例》,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逐步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积极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在中国市场投资的外商提供透明、公平、可预期的法律保障,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让更多外资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一是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实施好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相关业务开放,制造业领域基本全面放开,金融等服务业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吸引更多外资投向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研发等领域。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减少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领域准入许可事项,降低重点领域准入门槛,全国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条数分别压减51%、72%。

二是稳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先后部署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推动制度创新,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向全国复制推广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试点格局。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全域推进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建设,在制度集成创新、市场体系建设、优化政务服务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建设迭代升级,海南经营主体增速连续34个月位居全国第一。

三是推动对外投资便利化。鼓励各地创新方式加强外资促进服务,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对接力度,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引资来源地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创新活力。

四是筑牢开放安全屏障。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强安全,增强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引导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增强综合实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等制度,加强境外风险防控,提升风险防范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筑牢开放安全屏障,在更高开放水平上动态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已成为各国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新发展阶段,要发挥我国完整的产业链、超大规模的市场、日益开放的制度等三大优势,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一是持续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加强同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中欧班列发展,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加快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持续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产能和产业链方面的合作,实施一批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项目,持续帮助沿线国家提高自身科技和工业化水平,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目前对沿线国家货物进出口额年均增长13.4%,稳步提升贸易规模,巩固拓展与周边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空间。

二是深化多双边经贸合作。当前我国签署并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已19个。尤其是在2020年底签署、2022年初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我国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得到进一步拓展,将扩大贸易和投资合作,推动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加速区域经济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进程,与自贸伙伴货物进出口额占比从26%提升至35%左右。

三是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我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拓展全球伙伴关系,致力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决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营造开放、透明、公平、包容和非歧视的贸易投资环境,充分用好G20、APEC、金砖等多边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体系重塑,推动高水平自贸协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完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推动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和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作者: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王海平,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全球智库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顶端新闻特约专家常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