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实践 服务万千企业新发展 苏州打造社会治理新样本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看到,中心采用“前店后厂”模式,群众可以像在银行柜台一样“取号分流”按需服务,或申请工伤认定、或申请劳动纠纷仲裁,也可以直接进行诉前调解或由法官速裁。

“截至下午4点,已有227人在服务大厅按照叫号顺序,到窗口递交材料接受‘一站式’服务。”吴江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区矛调中心主任沈正华介绍说,2022年6月升级启用后的区矛调中心整合综治中心、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12个工作平台,为来访群众提供调解、援助、仲裁、信访等22项服务事项,矛盾纠纷调处时间压缩62%,调解成功率达99.6%,目前该创新模式被江苏省委政法委在全省推广。

2023年11月,吴江区“一站式”分级解纷工作法被中央政法委命名为“枫桥式工作法”,吴江区委政法委成功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单位。除此之外,2023年,苏州市还荣获“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奋力打造市域法治化营商环境最硬内核被确定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验”。

遇到问题到矛调中心成共识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枫桥街道与浙江诸暨枫桥镇同名,多年来枫桥街道锚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动摇,凝聚各方力量打造“善治枫桥”匠心治理,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该街道有企业超7000家、流动人口12.6万人,针对治安问题易发多发问题,通过培育“红映枫桥”党建品牌,采取派出所长进街道班子、社区民警兼任社区副书记的模式,激发公安机关在基层矛盾化解工作方面的生力军作用。

2023年9月,枫桥街道对矛调中心提档升级,采用“吴江模式”,建成启用830平方米、12个办事窗口的服务大厅,全面完善街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枫桥街道政法书记胡长碧说,街道深化运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机制,对矛调中心梳理上报、警情案件研判、职能部门线索流转、干部群众排查发现的重点矛盾纠纷,相关部门提早介入、联合化解,全力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社会风险。

枫桥街道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建立华硕电脑等100多家内外资企业参与的“调解联盟”,并建立枫桥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机电、汽车、电子电器等8家分会,通过人民调解联络员加强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的协同对接。“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建成实体运行1个区级、6个镇(街道)级矛调中心、93个村(社区)级矛调工作站,建成贯穿区镇村三级矛调网络体系。”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于自强说,区级部门通过强化镇一级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攻坚处置中心作用,加强对基层工作站业务指导,全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超98%。

“在苏州,老百姓遇到问题到‘矛调中心’愈发成为共识。”苏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邓根保介绍,苏州在全省率先全域推进县级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一站式”矛调中心建设,发布全国首家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以规范化保障各项工作推进到位。

目前,苏州10个县级市(区)、97个镇(街道)、2215个村(社区)已全部建成矛调中心。2023年以来,苏州各级矛调中心共受理调处矛盾纠纷17.69万件,办结16.99万件,办结率96%;全市两级法院诉前分流调解纠纷20万起,诉前调解成功率35%。

合力构建矛盾化解立体网络

社会参与、多方聚力、联动协作是矛调中心的优势。苏州各地积极吸纳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心理服务机构、公益组织、仲裁机构、鉴定机构、律师团队等社会力量进驻矛调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来访接待、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劳动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公证等服务。

苏州不断强化人民调解是矛盾纠纷化解“第一道防线”作用,通过发挥“老娘舅”调解骨干传帮带作用,积极培育121个品牌调解工作室。如常熟市莫城街道针对服装城直播带货矛盾纠纷设立直播纠纷化解窗口,吴江区盛泽镇针对外来人员来源地集中的特点设立苏豫皖社会治理吴江工作站,姑苏区虎丘街道针对婚纱市场消费纠纷设立虎丘婚纱城矛调工作站,工业园区针对民商事纠纷设立星衡平民商事中立评估和调解中心等。

在“一站式”平台建设上,苏州建立运行全市统一的苏州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构建受理、流转、办理、反馈、评价业务闭环,实现进驻部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纠纷调处的全程监管、质量把控,推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从“灭火”到“防火”、从处置向预防转变。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贤兴认为,苏州通过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贡献了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地域特点的矛盾纠纷源头治理“苏州方案”。

法治成为营商环境最硬内核

2023年10月30日,作为常熟市人民法院辛庄人民法庭与常熟市莫城街道矛调中心共享法庭的联络法官,蒋玉凤第30次走进共享法庭联络站,通过线上指导方式,参与莫城街道辖区一起模具买卖合同纠纷的调解。

如今,苏州已建成100多个类似的共享法庭,只需要一块显示屏、一根数据线、一台电脑,就把法院的司法资源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法律咨询、诉讼服务等,有效延伸诉源治理触角。

苏州出台全省首部平安建设条例,制定政法机关保障“企业敢干”十项举措等,面向291万户市场主体,将涉企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纳入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体系,致力于打造规则统一、可以预期的制度支撑环境,公开透明、包容审慎的执法司法环境。苏州持续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率先启动“产业链+法律服务”联盟建设,以全覆盖全领域的法律服务链串联盘活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政策链,着力打造纾难解困、防范风险的安商惠企环境。

昆山市公安局花桥派出所针对花桥镇某物流园是华东地区重要物流集散地的实际情况,利用集装箱构造模式在物流园建成驻企调解室——超“集”调解室。通过组建由派出所民警、司法所、劳动部门、驻点律师、企业志愿者等组成的“集群式”调解阵群,集成矛盾纠纷化解、普法宣传教育、助企纾难解困、实有人口管理、警企联合巡逻等多项功能,实现24小时靠前服务企业。调解室建成以来,物流园总警情、纠纷类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2.4%、42.6%。

2017年1月至2023年5月,知识产权、国际商事、破产、劳动、互联网等5个国家级专业化法庭相继落地苏州,为市场主体从事经营活动、产权保护、科技创新等提供了全方位的行为规则和法治保障。

“我们将在规范运行、突出实效、扩大影响上持续发力,不断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苏州实践,切实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努力在构建基层治理善治体系、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强化基层治理全方位保障上实现新提升。”苏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爱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