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经验 > 正文

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怎么走?福建法院给出的答案是……

岁月更替,山河回响。有一种精神在传承,有一种力量叫抵达。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1988年,习近平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期间,亲自倡导推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自此,这一重要制度便彰显出巨大时代价值和强大生命力。

始于宁德,兴于福建,走向全国。三十五载的坚持与传承,“四下基层”愈加熠熠生辉,成为全党第二批主题教育的重要抓手,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干部作风的重要法宝。

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万名法官带案下访……福建法院牢牢把握“公正与效率”的工作主题,以能动司法的担当、“如我在诉”的情怀,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肩上有责,推动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落地生根

弱鸟先飞、滴水穿石。闽东宁德,一片承载着光荣与梦想、改革与创新的热土。蕉城是宁德的核心城区,在这里有个全区唯一不通陆路的海岛——三都镇。

早在2001年,为解决群众出岛难、诉讼难,宁德市蕉城区人民法院就在这座海岛上成立三都海上巡回法庭。法官们背着国徽,迎风踏浪去办案,用二十余年的坚守,为海岛群众架起一座连接碧海蓝天的“海上枫桥”。

如今历经“四代”升级改造,昔日简陋的巡回法庭已华丽转身,成为全国首个5G+海上巡回法庭,为当事人提供在线证据提交、远程调解、庭前会议等全流程在线诉讼服务。

蕉城法院法官在渔排上开庭审案

“二十余载,法庭面貌日新月异,法官也换了一茬又一茬。”三都海上巡回法庭庭长石孟发介绍,“从‘面对面’到‘键对键’,变的是办案模式,不变的是服务百姓的初心。”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的17年半,给我们留下‘四下基层’‘四个万家’等一系列宝贵精神财富。”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金银墙语重心长地强调,福建法院干警要切实增强政治、思想和行动的自觉,学好用好这一重要法宝,将“四下基层”融入到办案里、贯穿于调解中、拓展至法庭外,真正把福建的独特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从“声边”到“身边”,化“脚力”为“能力”,变“坐诊”为“出诊”,从“会场”到“现场”,福建法院以“四下基层”为重要抓手,坚持能动司法,抓实“四源共治”,着力解决好群众在司法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全国首个普惠金融纠纷调处中心,纠纷当事人握手言和

下基层、抓前端、治未病,一个个创新火花在基层点燃:蕉城区法院成立全国首个普惠金融纠纷调处中心。中心成立以来共诉前成功化解金融纠纷2706件,以“小支点”撬动“大治理”。2023年,该区万人起诉率降至全市最低、全省第二低位。

接地气、访民情、知民意,一项项惠民措施在一线落地:龙岩法院在全市133个乡镇(街道)1955个村(居)建立“一村(居)一法官”工作机制,将司法服务向源头延伸、向村居拓展,切实打通司法服务百姓的“最后一公里”。 

抓实诉源、案源、执源、访源“四源共治”,“海上枫桥”“线上枫桥”“侨乡枫桥”串珠成线,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全省法院落地生根。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法院诉前调解结案36.08万件,诉前调解成功25.76万件,同比上升10.08%。全省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稳步提升。

脚底有泥,聚焦急难愁盼做实纾困解难

春和景明时,坚实的足音在回响。2022年春节一过,福建高院即在全省部署“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活动。至今,这项活动在全省已经持续开展两年。

从“庭内”到“庭外”,从“线上”到“线下”,千名执行干警带案下访,以“四个一”活动,即召开一场涉执企业案件当事人座谈会、走访一家有影响或困难的企业、开展一次现场办案和法律宣讲、形成一份企业司法需求清单,推动调研活动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

闽侯法院法官深入辖区企业开展调研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法律指导

2023年春节后,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来到一家新兴智能数控装备制造企业。几年前,因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公司被判处罚金刑,法定代表人被处以刑罚。移送执行后,罚金刑已履行完毕。

“企业栽了个跟头,后续发展能否逆势而上?”面对执行干警的关切,企业负责人却诉起了苦。“由于受刑事和关联执行案件影响,企业贷款和招投标都吃了‘闭门羹’。纳税信用等级被降低为最低级。因无法承接大项目,近年的经济损失达到5000余万元。”

如何帮助这家前景看好的新兴企业摆脱眼前的困难?执行法官想到以“信用修复”为企业发展按下“重启键”。

福州中院知识产权法庭法官引入技术调查官现场勘验物证

接下来,集美区法院与检察院携手“会诊”,帮助企业规范运行;税务部门则指导其开展自核审查。经过几轮“体检”,各项指标均已“达标”。2023年5月,税务部门核准后将其纳税信用等级调整为B级。得益于信用修复,企业可正常参与招投标、申请企业贷款,发展势头显著向好。2023年全年含税收入同比翻了一番。

福建是民营企业大省。受经济结构性调整、经营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涉企纠纷大幅增加。

企业生病,法官“出诊”。在“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活动中,福建法院针对企业规模、发展现状、前景展望等,分门别类地把脉问诊,开出“药方”,充分运用善意文明执行、企业信用修复、降本增效救助等“十个一批”措施暖企安商,提供更精准更解渴的司法帮扶。

这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两年来,福建法院出动干警5983人次,深入2665家企业调研走访,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多达1244个。其中集中执行拖欠企业账款案件49622件,帮助企业回笼资金149.49亿元。

手中有策,变群众“找上门”为服务“送上门”

信访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事”,一桩桩一件件皆是民情映射。早在1988年12月20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在霞浦县委党校主持宁德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由此拉开信访接待下基层的序幕。

如何才能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避免把小矛盾拖成大问题?面对现实之问,人民法院该如何答题?

霞浦七星海域,是海上养殖密集区,也是人流交汇区。霞浦县人民法院将诉非联动工作站设在这里。法官把办公室“搬”到海上渔排,变群众“找上门”为服务“送上门”。

霞浦法院法官入户走访信访人,实地了解情况,释明法律法规

因对一起商品质量纠纷案件审理结果不满,苏某从2015年起持续信访。日复一日的上访,导致苏某无心打理生意,生活也日显困顿。

为化解这起信访案件,霞浦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建平多次在诉非联动工作站与苏某当面进行沟通,耐心予以解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苏某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无论信访人住得多远多偏,我都会到现场同他们面对面交流。路跑多了,彼此的心才能跑近。”刘建平说。最终,苏某的心结被打开了,霞浦法院还通过“司法+保险”信访救助机制,为他提供资金上的帮助。

群众反映的“执行难”,其中有一“难”,就是找到经办法官“难”。为解决这一“难”,仙游县人民法院自主研发了一套执行诉求管理系统。

仙游法院干警在查看执行诉求管理系统

“人在国外,执行案款能否申请他人代为领取?”“发现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法官能否予以进一步核查?”类似问题,当事人都可通过执行诉求管理系统登记诉求,执行法官时时响应。

“让每一次沟通都变得畅通无阻。”该系统上线以来,共收到当事人诉求4496条,办结4408条,办结率高达98%,基本实现了“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可喜的是,目前,仙游法院这套管理系统已经在福建三级法院推广,实现执行服务从“一地解”到全省“一张网”。

信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2023年以来,福建法院认真落实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规定,开展信访老户实质性攻坚化解行动,规范“有信必复”工作流程。金银墙还带头到其挂钩的清流县接访信访户,“面对面”听取信访户的诉求意见。2023年全省法院录入群众来信13373件,完成回复12813件。

眼里有光,用发现问题的眼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到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这便是“调查研究下基层”彰显的时代价值。

“办公办案皆是调研”“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福建高院把2023年确定为“全省法院调查研究年”,确定了院党组重大调研课题和全省法院重点调研课题,建立全省法院调研基地和基层调研联系点机制,积极构建领导示范、全员参与的大调研工作格局。

漳州市两级法院联合开展植物生态修复案件回访活动,实地检验污染地块修复进展

“做有灵魂、有情怀、有实效的调研,防止工作‘走过场’‘一阵风’。”福建高院要求全省法院干警针对“案-件比”、长期未结案件清理等重点工作,全面摸底研判,认真研究对策,切实把调研结果从“纸上”落到“地上”。

山海画廊,人间福地。青山绿水成为福建发展的优势与骄傲。如何以司法的力量守护这一方绿水青山?解题的关键就藏在调研之中。对此,福建三级法院同向发力、同题共答。

针对涉生态环境案件“技术事实查明难”“鉴定周期长、费用高”“生态修复难度大”“修复监督执行缺位”等多重困境,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引进生物、矿产、土壤等11个生态领域的43名专家,打造生态环境技术专家库,从专业技术的角度指导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经过多次调研论证,2023年2月,该制度在全省推广,专家库专家也随之增加到104人,实现专家库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里共建共享。

生态环境技术调查官参加庭审

调查研究中,一些基层法官吐露隐忧:林业碳汇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林业碳汇损失赔偿不易折算、标准不一等难题。于是福建高院牵头与省林业局联合出台工作指引,对林业碳汇损失赔偿机制的基础前提、适用范围、适用条件、计量方法、赔偿方式等主要问题予以细化,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刑事案件林业碳汇损失赔偿制度,在全国填补了这一制度空白。

“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福建法院把调查研究作为破解司法难题的重要方法。2023年以来,先后围绕长期未结案件清理、基层社会治理、认罪认罚从宽、院庭长“一岗双责”等课题开展调研,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有力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在司法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