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经验 > 正文

富平县淡村镇禾塬村;“小议事”撬动“大治理” “党建红”引领“新格局”

核心提示: 富平县淡村镇禾塬村辖10个村民小组,609户2245人,以苹果、柿子、鲜桃为主导产业。近年来,禾塬村坚持以“党建红”引领“新格局”,聚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发展理念

富平县淡村镇禾塬村辖10个村民小组,609户2245人,以苹果、柿子、鲜桃为主导产业。近年来,禾塬村坚持以“党建红”引领“新格局”,聚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发展理念,健全“1+2+2”工作机制(“1”指人居环境整治1个主题;“2”指入股分红、生态项目2种模式;“2”指干部专职化、矛盾调解2项制度),全面提升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

IMG_256

党建引领,筑牢治理“桥头堡”。发挥村党组织作用,成立“邻里说事”纠纷化解小队,建立健全党员包户制度,常态化排查矛盾。组建村“两委”干部等多方参与的“说事员”队伍,通过“一室四说”调解工作机制,形成多方主体协商、参与的治理共同体。定期开展法律法规、调解技巧等专题培训,提升党员队伍专业化水平。扎实推进议事协商常态化、阵地化,夯实“一特色一品牌”议事协商基础,“嵌入式”整合现有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平台,让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事有地方议、难有地方解,“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成为治理的良好风尚。

IMG_257

创新形式,议事协商“零距离”。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禾塬村积极改进工作思路,将议事场所移至农家院落等“接地气”之处,激活了乡村治理的“末梢神经”。在村民熟悉的院坝、小广场等场所组织“板凳会”“树下会”等,有效解决群众参会难问题。用“方言讲政策、案例说法规”让政策易懂,知晓率达98%。建立“周四走村入户”常态化机制,通过定期“议事日”集中研判、协商解决方案,形成“收集-议事-反馈”的治理闭环,真正实现议事协商与百姓“零距离”、心贴心。

IMG_258

多元参与,凝聚治理“同心圆”。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村务工作全过程,积极探索新时代村级议事协商新路径,着力在“议事协商”中“议”出“金点子”,“办”好群众“急难愁盼”,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建立议事协商“人才库”,村级“五老”人员定期召开“乡贤座谈会”,并吸纳“法律明白人”、调解员、志愿者等参与,定期收取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不仅“提问题”,更提建议和解决办法。对于村民意见较为集中的热点难点等问题,按照收集议题、确定议题、议前调研、议事协商、公开公示、跟踪落实等程序,使议事协商切中问题要害,形成“最佳方案”,实现“大事同商、难事同办、难题同解”。

IMG_259

突出重点,提升成效“解民忧”。围绕服务群众,不断延伸议事协商“触角”,对发现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做到发现问题随时研判、处理问题互不推诿。注重“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通过微信群宣传栏、村务公开栏等,将商议事项进展情况、办理结果进行公开、公示,实现群众诉求“针线串联”,重点围绕柿子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民生实事、电商直播等累计开展协商12次。推行“156”调解工作机制,累计调解各类大小事项500余件,通过“村民调解会”化解420件,化解率达100%。“和为贵”矛盾纠纷调解室共受理纠纷12起。在村头巷尾累计召开100余场次“板凳会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件,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率同比提升65%,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