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渭南市蒲城县:以“党建四措”破题基层治理 绘就“多元共治”新格局

核心提示: 蒲城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通过机制创新、品牌塑造、平台整合和能力建设等做法,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具体如下: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今年以来,渭南市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要求,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硬仗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涌现众多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全面展现了渭南基层治理工作的生动探索和丰硕成果。

本期展播《蒲城县:以“党建四措”破题基层治理 绘就“多元共治”新格局》,敬请关注。

蒲城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通过机制创新、品牌塑造、平台整合和能力建设等做法,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治理模式,具体如下:

一、机制创新推动治理体系迭代升级。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以机制创新破解治理痛点,健全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联合督查等制度,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工作格局,构建“县委统筹决策-部门协同推进-街社落地实施”三级联动治理体系。聚焦“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硬仗”,制定八方面32项任务清单,召开推进会、协调机制会议,解决跨部门难点问题5个,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等重点工作提速增效,基层治理能力水平显著提升。

二、品牌塑造激发基层创新活力。开设“基层治理在行动”宣传专栏,对各领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做法、创新举措等进行集中展示,营造比学赶超、创新争优的浓厚氛围。现推出典型案例10期,阅读量突破3万人次。以“一会一室两小组”模式为核心,打造乡村治理品牌,其中,红白理事会制定宴席标准、随礼金额等量化清单,“三事”工作室通过乡贤调解、网格员联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乡村治理社会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深入实施村级议事协商整体推进三年行动,创新“1136”工作模式(坚持“一个核心”强引领,筑牢议事根基;健全“一套机制”贯全程,保障议事规范;明确“三类清单”定内容,聚焦民生需求;实施“六个步骤”严程序,提升议事质效),切实推动民事民提、民议、民决、民办,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镇(街)”,群众从“局外人”变身“当家人”,基层自治活力持续迸发,形成了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的良好局面。此外,奉先街道延安路社区进一步深化“红色物业联盟”,构建“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架构,通过“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服务闭环,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累计解决屋顶漏水、电梯故障等民生问题7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紫荆街道长乐社区创新“周三移动办公桌”便民服务机制,每周三,社区积极组织干部、“一长两员”、社会组织、志愿者服务队等多方力量,深入辖区5个居民小区,开展政策宣讲、健康义诊、事项代办、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群众服务“零距离”。

三、平台整合提升服务供给效能。建成运行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规范综治中心建设,明确县法院、检察院等7个部门常驻,卫健局、民政局等7个部门轮驻,内设研判室、心理辅导室、法学会服务站等15个功能办公室,抽调10名行业精英调解员,联合常驻、轮驻及随驻单位干部共同参与调解,依托蒲城“让”文化与“警司律联动”机制,构建“部门+专业调解”高效协同治理体系,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全链条解决”。自综治中心运行以来,共接待来访371批839人次,网上交办212批,受理208批,满意率达98.2%。

四、能力建设夯实基层党建根基。举办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2期,采取“理论授课+案例教学+实地观摩”的培养模式,邀请省市专家授课2次,组织赴先进地区学习2次,全面提升新兴领域党组织书记政治素养和履职本领,为新兴领域党建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

蒲城县通过机制创新破解治理难题,以品牌化项目激活基层动能,依托平台整合优化服务效能,并强化人才支撑筑牢治理根基,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