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辆电动车堵在楼道口,存在安全隐患。”“这排自行车停得整齐,值得点赞。”在余杭街道大禹社区、南渠社区,居民们通过“随手拍”的方式,积极参与社区非机动车停放管理,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一举措是余杭街道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探索。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的普及,“停车难”“乱停放”问题日益凸显,由此引发的邻里纠纷、安全隐患成为治理的难点。

治理前
“每天傍晚下班高峰,小区停车位就特别紧张。”居民李女士坦言,部分居民为图方便,将电动车、自行车随意停放在楼道口、消防通道旁,不仅影响居民正常通行,还容易引发邻里矛盾。
为有效化解这一治理难题,余杭街道创新建立“居民参与、社区引导”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发起“随手拍·美丽定格”专项行动。居民可随手记录小区非机动车规范停放场景,在社区联络群内分享“点赞照”;若发现乱停放现象,则可拍照反馈,由社区协调相关人员及时整改。

治理后
“以前看到乱停放的电动车,心里觉得不舒服,但不知如何反映。现在拿起手机就能参与治理,特别有成就感!”南渠社区居民张小民是首批参与“随手拍”的居民之一。他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不少居民养成了“随手拍规范、随手扶歪车”的习惯,“现在小区里乱停放的现象少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
“我们正在完善‘发现-反馈-调解-激励’的治理闭环,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做法有效预防化解了因停车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余杭街道将推广这一治理模式,通过“我们的停车公约”协商议事会等方式,推动居民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矛盾纠纷化解的“参与者”,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