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孙武街道坚持党建领航,探索“蜂巢式”覆盖、“集约式”联动、“订单式”服务工作法,持续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高效化、人性化,以治理精度提升城市治理温度,实现了温情善治,切实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满意度。经验做法已被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专题报道。
一、具体实践
惠民县孙武街道城市社区小区数量多、人员结构复杂,为解决网格治理存在的服务人员不够、矛盾问题复杂、现有服务内容与居民需求不匹配等问题,孙武街道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蜂巢式”覆盖,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
突出抓好党组织覆盖不到位、职能发挥不佳、阵地布局不科学等问题,推动党建工作再细化、再创新、再优化。
1.将支部建在小区
对城市小区进行深度摸排梳理,确定县城驻地孙武街道单位小区、商住小区、自管小区及回迁安置小区等 204个小区单元为试点,坚持分类施策,研究出台《关于在城市社区住宅小区成立实体网格党支部的工作方案》,在单位小区、商住小区、回迁安置小区、自管小区分别逐步推行网格(小区)党支部实体运行,按照“五步工作法”充实调整支部书记、党小组长、楼长、单元长,明确工作职责,确保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零距离”服务。
2.将阵地建在小区
坚持“一社区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针对“街道—社区—居民小区”一体化推进,按照“统一标志标识、统一运行规范、统一设施配备”标准,利用小区配套用房、物业办公用房等,精心打造社区“红色党群服务驿站”,并配套党员活动室、党建宣传栏等设施,作为网格党支部开展活动、议事协商、便民服务的平台。
3.将队伍建在小区
新冠疫情期间,孙武街道作为全县人口最密集、防控任务最重的街道,依托网格体系,扁平化指挥、立体化联动,在封控小区成立 19 个临时党支部,204 个小区全部建立临时党支部并派驻机关干部兼任临时党支部书记,成立党员先锋总队、党员先锋分队和党员先锋小队,将 2000 余名在职党员、物业党员、业委会党员、小区党员、农村党员纳入之中,深入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真正发挥了党组织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方向舵”“硬堡垒”作用。
(二)“集约式”联动,推动社区治理高效化
积极探索便民服务有效途径,凝聚工作合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1.“融合式”联建
召开全县“红色蜂巢”党建联动仪式,大力推广党建共同体、党建联盟等互联共建方式,吸纳驻地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与所在社区开展共驻共建,签订共建协议,派驻小区“第一书记”,建立党建区域联席会议,形成资源、项目、需求三张清单,促进辖区内资源共享,实现相融共赢。
作者:
赵勇,中共滨州市委党校讲师;
侯峰,中共滨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