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句容市锚定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目标,以深化平安建设为核心,通过高标准打造综治中心、深入推进“精网微格”提升工程,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全域覆盖”的平安建设新格局,让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持续攀升。
综治中枢提质
打造“一站式”治理硬核平台



市综治中心医疗纠纷调解室内,患者家属李女士紧紧握住调解员朱世平的手,“太感谢您了,事情总算有了着落。”此前,她的家人因阑尾炎手术恢复问题与医院僵持近一个月。
“调解不是‘和稀泥’,得懂法、懂理,更得懂人心。”朱世平说。随着群众法治意识提升,句容医疗纠纷年增速达30%,去年他参与调解的70起纠纷,结案率超98%。“矛盾像火苗,刚冒头时最易扑灭,我们就是‘灭火器’,晚一步就可能烧大。”遇到复杂纠纷,他还会牵头卫健、司法等部门联合“会诊”。
在综治中心,每位调解员都有“看家本领”。深耕房产领域8年的韩曙光,总结出“听诉求、查法规、找平衡点”三步调解法,成功率始终超95%。“群众来调解,是带着信任来的,不能让他们失望。”他的抽屉里,一封封“感谢信”格外暖心,字里行间都是认可。
作为全市平安建设“神经中枢”,综治中心创新打造“2厅6区11+N室”功能布局,一站式接待大厅直面诉求,联动指挥大厅实时调度,多元调处区、远程公证室等专业空间按需配置,从家长里短到产权纠纷,群众在这里几乎能找到所有“解决方案”。
打破部门壁垒,是中心高效运转的关键。以往各部门“单兵作战”,群众“多头跑”;如今采取“常驻+轮驻+随驻”模式,28家单位、10个专业调解组织入驻,市场监管常驻解消费纠纷,人社轮驻对接劳动争议,特殊问题随叫随到,实现“群众不用跑,部门协同跑”。针对非警务警情“权责不清、处置滞后”痛点,中心创新“110+综治中心”机制,警情自动导入、专业分派,调处成功率达99.34%。
数据赋能更让治理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判”。中心打通“苏解纷”“阳光信访”数据,对接“平安句容”APP,构建全维度数据池,通过“协调—研判—督办—回访”闭环,确保诉求“件件有落实”。近年来,仅市级中心就化解纠纷数千起,成功率超99%,真正实现“矛盾化解最多跑一地”。
精网微格深耕
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清晨的街道,蓝马甲身影格外显眼——微格联络员戴继涛和尤安捷带着“网格日志”巡查,居民反映的下水道堵塞、垃圾杂乱,他们一一记录上报,“每天走两万多步累,但居民说‘谢谢’,就值了。”
作为老城区,崇明街道人口密、老旧小区多,治理难度大。为此,街道按50至100户为单元,将116个自然网格细分为417个微网格,54个专属网格,构建“社区干部网格长+专职网格员+热心居民微网格联络员”队伍,要求做到“五掌握”——每户情况、重点人群、安全隐患、矛盾纠纷、业务知识全清楚。“以前干部‘管一片’顾不上,现在三级联动,各司其职,效率翻了番。”去年,街道通过微网格收集诉求800余件,解决率98%,不少“小事”都得到妥善处理。
如今,“精网微格”已覆盖全市。全市划分网格1281个,配备网格员1304名,主城区实现专职化,253名专职网格员扎根基层。为让网格员“留得住、干得好”,句容创新出台选拔办法,去年12名优秀网格员晋升为社区工作者;吸纳党员、“五老”人员组建志愿队伍,形成“1微格+1联络员+N志愿者”模式,让治理从“政府干、群众看”变成“大家一起干”。
机制创新更提效能。2023年,句容在镇江率先出台专属网格管理规范,获省委政法委肯定;依托“平安句容”APP,网格员完善“网格地图”“楼栋经纬度”,录入17.3万条地址、60.1万条人口信息,为精准服务提供支撑。分析数据发现某小区老人“买菜难”,社区便开设“便民菜点”;2024年9月,931名政法网格指导员进驻,与网格员“双重联动”,宝华镇两户村民因宅基地争执,法官当天上门普法、丈量边界,迅速化解纠纷。截至目前,“网格+普法”“网格+调解”累计解纷118件,成功率99.5%,7600余名群众受益。
三治融合赋能
夯实平安建设“基层根基”



“平安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我市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让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以自治聚合力,群众成了治理“主角”。“综治银行”“网格超市”是不少社区的招牌——参与志愿服务得“综治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免费法律咨询。华阳街道200余名居民兑换积分1.2万分,参与服务300余次。评选“社会治理先进村(社区)”、成立“村民议事会”,小区停车管理、环境改造等大事,群众一起商量着办,后白镇西城村靠“村规民约”,矛盾纠纷同比降40%,获评市级先进。
以法治强保障,筑牢平安底线。常态化扫黑除恶、严打电信诈骗,去年全市电诈发案率降25%、破案率升18%;“百所千人助万企”“民法典宣传月”精准普法,企业享法律护航,老人学防骗知识,青少年看法治情景剧。目前,句容有3个国家级、90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8000余名“法律明白人”扎根基层,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以德治润人心,化解矛盾于源头。天王镇老党员凭“熟人优势”,去年化解15起邻里纠纷,其中一起20年的宅基地矛盾,“磨”成和解;郭庄派出所快速找回走失精神障碍患者,暖心案例传遍街巷。我市还将“综治银行”与家训家风结合,老党员、老干部化身调解员,让邻里情、乡土情成为化解矛盾的“润滑剂”。
站在新起点,我市将持续深化综治中心建设、升级“精网微格”、完善“三治融合”,以“专业+机制+大数据”绘就更美的平安图景,让平安之花绽满城乡,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句容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