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 > 案例展示 > 天水市 > 正文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助推基层治理创新

摘要: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目的是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在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高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关键是坚持党 的领导,将工作重心聚焦在抓党建、促提升、优服务上,大卜峪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依托,以强化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增进群众福祉为抓手,不断提升基层社会化治理水平,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治理效能,成果显著。

关键词:党建引领 网格化管理 乡村治理 多元共治 文旅融合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大卜峪村位于甘谷县古坡镇南部山区,藉河穿村而过,全村辖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79户791人,有耕地面积1270亩,人均1.63亩。今年以来,大卜峪村立足村庄情际,紧跟古坡全域旅游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试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坚持把基层治理与基层党建结合起来,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以凝聚各方力量为支撑,以增进群众福祉为目标,使得党支部领导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健全、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成效日益显现。

制度化保障,强化党建有效引领。古坡镇大卜峪村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和政治功能,推行“党建+”基层治理工作模式,以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四抓两整治”为抓手,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制度,探索建立党组织引领的“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美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调动群众参与治理积极性,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先后组织群众参与决策村内拆违治乱、撂荒地治理、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落实群众门前“三包”责任制,拆除违章建筑8处,整治撂荒地100余亩,种植万寿菊40亩、架豆100亩,提升了群众的自治能力;搭建了村民小组、村委员会共治平台,实现村民、新时代文明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多方参与,使村级实现资源无缝连接,打造基层治理微治理“党建+”新模式,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集中开展了反电信诈骗、反有组织犯罪法、整治养老诈骗等宣传活动,全村群众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季度开展1次“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推动形成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的精神风貌。

网格化覆盖,提升服务群众效能。大卜峪村坚持把“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模式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建立了党支部书记任一级网格长,村“两委”委员任自然村二级网格长,组长任村民小组三级网格长,5名党员代表、15名群众代表担任四级网格员的“四级网格”体系,覆盖了全村181户786人。按“人在网中走、责在格中尽、事在村中化”的办法,网格员通过走访入户等方式,将网格内的群众串联起来,把党员作用发挥在单元网格,全面做实“人、地、事、物”信息采集管理,认真履行政策法规宣传、民情信息收集、矛盾纠纷调处、疫情防控等职责。解决人居环境问题30多处,排查返乡人员信息28人次,服务群众100余人次,打造了集党务、村务、政务、便民于一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服务平台,做到“办事不出村,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一站式”便民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项目化运作,引领文明实践风尚。大卜峪村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乡村治理的有力举措,按照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的方式,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更好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百姓民生,助力全镇高质量发展和省级文明县创建,以项目化、清单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先后开展了关爱老人、美丽庭院创建、生态环保等专题活动,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推行“善举换积分,道德兑物资”制度,利用乡村治理“红黑榜”的“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机制,对全村涌现出的“好媳妇”、“好婆婆”和“好人好事”在“红榜”上宣传身边先进事迹,对环境卫生差等不遵守村规民约的户纳入乡村治理“黑榜”曝光警示,限期整改。通过一系统的活动,引导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在全村掀起了倡导真善美的热潮,营造了邻里和睦、乡风文明、民风淳朴、文明和谐的良好生活氛围。

多元化联动,打造共享共管格局。为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管理体系,大卜峪村探索村民警、调解员、网格员、志愿者、治安户长等力量组成的“5+X”工作模式,创新群众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健全党员联户机制,发展和培育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更加积极主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体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构建共治格局。同时,大卜峪村探索矛盾纠纷“543”工作法即坚持“五个一”一件矛盾、一名领导、一套专班、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做到“四及时”及时排查、及时到位、及时调处、及时公开,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联动,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同解决疑难复杂问题,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今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3起,全力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更强。

长效化治理,建设和谐美丽乡村。近年来,大卜峪村立足村庄实际,着眼把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让“绿水青山”变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依托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建设项目,着力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先后拓宽道路2千米,硬化村内巷道1.2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5盏,综合治理河道2千米,沿藉河修建便民及景观桥涵3座,衬砌护坡2000方,新建观景平台1处,修建临水栈道373.50平方米,铺设步道2027平方米,村内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开发。高水平整治人居环境。深化全域无垃圾治理行动,探索建立了“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开展了以“五化六美”为标准的“美丽庭院”创建行动,持续优化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品质。

二、经验与启示

(一)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社会治理创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凝聚党员干部及群众合力,共同参与乡村治理,着力提升社会化治理水平和能力,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坚持“三治融合,聚力文明风尚引领。推进“三治融合”,是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民主协商议事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促进法治、德治、自治“有机融合”,发挥功能互补的最大效能,进一步健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