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 > 案例展示 > 天水市 > 正文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五大融合创新发展

背景: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街道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基层治理现代化关系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转变社区职能,从管理走向治理是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完善基层服务的关键。

起因:近年以来,街道社区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提出的关于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要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社区治理的全过程,紧紧抓住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牛鼻子”,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街道社区治理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社区治理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维护稳定、安全生产、环境卫生、和谐社区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基层一线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党群联动、共同推进”的基层治理良好局面。

基本情况:天水郡街道地处秦州区西南郊,属城乡结合部,辖区面积约8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31623户88415人,下设9个社区181个网格,辖区内有新建小区41个、老旧小区17个。近年以来天水郡街道针对区域面积大、居住人口多、小区管理难等突出问题,坚持党建引领,推行五大融合,积极推行以街道党工委为统领,以9个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N个网格志愿者为主体的“1+9+N”基层治理新模式,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做法与成效:

一、基层党建引领融合

一是创新小区“党建三进”——做到党员就在身边。针对老旧小区以及拆旧建新小区居民没有“主心骨”、管理没有“牵头人”、秩序没有“维护者”等问题,深入开展“组织覆盖进小区、工作覆盖进楼宇、便民服务进家庭”的小区“党建三进”活动,建立小区党群驿站,在各个居民小区建立党支部,设立楼栋党小组,党员直接联系住户,构建“小区+楼栋+党员+住户”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华博小区党支部,在小区公示栏亮明党员身份,建立党员与居民间的桥梁;以楼栋为单元,组建楼院党小组,落实党小组网格服务楼栋居民的责任;采取户籍查询、上门登记等方式,摸清小区居民基本信息,并广泛开展“访民情、聚民智、解民忧、凝民心”活动,让党员真正当好小区居民的“知心人”、小区事务的“热心人”,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为社区治理充实“红色”力量,推动居民小区由“小区管理”向“小区治理”转变。二是推行小区“四方议事”——共同纾民怨化纠纷。针对城乡结合部小区人员身份复杂、矛盾纠纷突出及近几年因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上访等问题,街道综治中心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坚持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由藉水北路社区大党委牵头,定期不定期组织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事件当事人四方代表,面对面说事,理对理解决,心贴心沟通,能用理讲通的事就不用走司法程序,能心平气和商量解决的事就不用大动干戈,能在社区内解决的事就不用去街道,努力做到琐事不出格、小事区、大事不出道、问题不扩大、矛盾不上交。三是建立社区“党建联盟”——疑心聚力解难题。针对驻区单位有项目资源却难落地,社区配套设施不齐全却无人买单,社区、驻区单位、商业协会党组织条块分割等问题,深入拓展区域化党建,推行社区“大党委”制,组建社区党建联盟,吸纳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兼职委员,设置群众需求清单,建立群众需要,由社区“大党委”统筹,建立共建单位买单的响应机制,实现组织共建、项目共办、资金共筹、活动共办,矛盾共调。同时,整合司法、公安、消防、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盘活辖区内人民调解员、法律援助员(驻区律师)、法治辅导员(社区内学校法治副校长)、驻区警务员(社区民警)、志愿服务员(党员志愿服务队员)等力量,构建起“网格发现、街社呼叫、部门响应”的小区治理新格局,让群众需求有处说,治理服务更精准。

二、网格管理延伸融合

坚持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在街道实行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网格化管理,街道共划分网格181个,配备网格员85名,开通综治E通184部。网格化管理采取“一格多元、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工作模式,人员定岗定位定责,实行“信息采集上报、处置反馈、核查办结、综合评价、事件归档”的网格化服务管理运行机制。网格员履行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重点人员帮教、特殊人群服务、重点区域巡查、流动人口清查、政策法律宣传、民生事项代办等职责,将网格内人、地、物、事、情、组织等通过综治E通上传综治信息平台,由综治信息平台操作员逐级按照领导批示,指派相关责任单位限期办理,使网格“末梢神经”充分延伸到了社区社会治理的各个角落。今年以来,网格员通过综治E通共排摸上传事件563件,主要涉及综治维稳、安全生产、城市管理、道路交通、劳保卫生、环保市政、物业管理等方面,办结544件,办结率96.6%。王家磨社区精表小区党支部把党史学习教育同社会治理相结合,创新打造“红管家小法庭”,充分发动党员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红管家小法庭”审判组,由社区党支部书记、调解员、网格员、街道下派指导人员、社区民警、法律顾问6类人员组成,同时其他社区干部、能人代表、网格员、“两代表一委员”4类人员组成“陪审团”。通过分析双方诉求、实地指正查看、设立广场“小法庭”、邀请居民参与等流程,以“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进行现场调解,实现“零成本”化解矛盾纠纷、现场普法宣传,逐步形成党工委总抓引领、部门齐抓共管、居民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文明创建渗透融合

坚持将精神文明创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家风家训、道德模范、市民公约、移民易俗、净美其家等宣传活动,倡导文明时尚新风,破除陈规陋习、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小区平安和谐。通过剖析身边常见的一些矛盾纠纷,提高群众对良好的个人道德素养和健康生活习惯重要性的认识,以组织编排积极向上的文艺节目、宣讲充满正能量的典型人物事迹,引导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守护社会秩序,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同社会丑恶现象划清界限,揭露破坏平安和谐社会环境的敌对势力和阴谋企图。莲亭社区创新开展“小板凳议事会”,聘请小区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兼职议事员,使得社区千头万绪的大小事都一一找到“落脚处”。比如居民关注的养犬扰民问题,电动车私拉电线充电问题,小区内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以及公共空间治理、老旧小区改造,三无小区安全等问题,通过“小板凳议事会”得到圆满解决。西十里等社区组织开展“长廊夜谈”“庭院议事”“广场问政”“能人讲堂”等活动,听民声、察民情、知民意、汇民智、解民忧,使居民有了表达急难愁盼问题的平台,使街道、社区有了听取居民意见建议的重要渠道,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搭起了干群“连心桥”,把大量矛盾和问题化解了基层、消除在了萌牙状态。

四、普法教育切入融合

按照“八五”普法总体要求,以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重点,以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将普法工作与满足全民普法需求精准切入,推进完善和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固化开展“法律八进”“法律明白人”培育活动。加大以案普法力度,开展普法志愿服务,开辟《民法典》宣传专题课堂和微信“普法课堂”等多种法治传播渠道,宣传推送普法信息,将普法融入法治实践、融入基层治理、融入日常生活,让法律成为居民群众解决矛盾纠纷的有力依据。

五、依法行政规范融合

严格遵照法治政府建设要求,主动、及时地通过网络和公示栏向社会公开执法信息,让行政执法在阳光下运行,保障合法执法,接受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聘请法律顾问为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涉法涉诉事件提供专业法律咨询与培训指导,优化调整了人民调解员队伍。先后组织了“两违”拆迁专项行动、安全检查等领域重要行政执法活动20余次,在树立法律法规权威的同时,确保执法决定合法有效,经得起法律考验,重大敏感的社会行为规范合法有序。

结语:基层治理工作,要不断增强和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注重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找准基层党建与优化服务、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维护稳定、文化建设等社区重点工作的“结合点”,构建“一线六民”服务体系(以强化党支部政治建设主线,创建便民服务型、惠民阳光型、利民生态型、安民平安型、助民帮困型、乐民文化型社区),既明确了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同时也勾勒出党建引领和群众工作的交汇点,逐步提升党领导下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充分发挥网格“一长四员”的积极性,点面结合,不断实现社区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努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