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 > 案例展示 > 天水市 > 正文

张家川县坚持以创建省级文明县为抓手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张家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县委发〔2018〕13号)、《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县委发〔2022〕8号)等系列文件,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体制、政府负责体制、群团助推体制、社会协同体制、公众参与体制,注重防范“五类风险”,充分发挥“五治”作用,全力推动社会治理工作现代化纵深发展。2021年创建省级文明县以来,坚持把市域社会治理与创建工作相结合,以增强“五治”为统揽,以建强德治为重点,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持续优化城乡发展环境,积极解决群众呼声诉求,着力提升人民群众道德素养,深入推进平安张家川建设,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公民思想道德和文明素养显著增强,社会公共安全指数进一步提升,张家川县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一、强化学习教育,补齐党员干部“精神之钙”。坚持把政治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员干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场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深入推进,严格执行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积极组织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等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深入推进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教育,示范引领各级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均开展集体学习13次、专题交流研讨8次;全县各级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均在10次以上,中心组成员参学率98%以上。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到理论武装全过程各方面,在全县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组建了县委宣讲团、“历史课教师讲党史”和“青年讲师团”三支队伍,深入机关、农村、学校、社区和企业,围绕百年党史、“七一”讲话精神,分层分类宣讲120余场8500人次。坚持把政治理论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次教学内容,年均开展各类政治理论培训和宣讲活动60余场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借助县内主流媒体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职业规则、团体章程之中,持续增强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中国精神充分彰显。

二、优化发展环境,打造城乡建设“民生品牌”。突出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城开发并举,启动实施了县城路网管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西城区开发、绿化改造提升、生态修复治理、建筑物外立面修复亮化等项目,配套完善公共交通、停车场、道路照明、无障碍设施等建设,新修改造道路21.55公里、开通公交4路,改造供热排污管网11.2公里、老旧小区33个,新增绿化面积5.4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2平方公里。集中供水率、供热覆盖率、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均达到90%以上,建成区绿地率、道路照明亮灯率分别提高到19.3%和95%。强化网格管理,划分网格1329个,配备网格员1361个。全力推进105个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全覆盖。聚焦“全面创建、全域创建”,统筹推进农村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垃圾、污水、厕所等环卫设施建设,2022年实施自然村组道路、产业路、窄路加宽改造等项目159公里,新建农村污水处理站13座,改造农村户用卫生厕所7000座,全县自然村通硬化路率提高到99%,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设施实现15个乡镇全覆盖,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30%,卫生厕所覆盖率提高到63%。深入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十四五”期间计划创建各类示范村130个,力争将全县50%以上的行政村打造成示范村,2022年创建示范村33个,打造提升村64个,示范村占比将提高到25%。

三、下足绣花功夫,绘就百姓宜居“幸福蓝图”。围绕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积极推行“四位一体”巡管和网格化监管模式,深入开展城区环境卫生、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城市乱象专项整治,坚决治理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牛皮癣”“蜘蛛网”等城市管理顽疾,依法拆除违建、户外广告及门头牌匾288处4.8万平方米,清除城市“牛皮癣”8350平方米,取缔乱堆乱放、占道经营摊点2216余处,维修更换井盖、护栏、雨水篦等市政设施45处,共整改修复通信箱体20个,在公共厕所新建、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改造提升公共卫生间25个,为广大群众营造更加舒适整洁方便的如厕环境。盯紧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等问题,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大力推行“群众说事,干部解题”活动,常态化开展农村“三留守”人员、特殊困难群众关爱服务行动,2022年以来,县、乡、村干部共走访群众21313户,收集群众反映诉求问题3309条;乡村解决说事反映诉求2472件,协调县直单位解决142件。全力抓好民族宗教、安全生产、双拥共建等重点工作,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消除各类风险隐患,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信访工作示范县和全省双拥模范县,持续巩固了全县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四、注重价值引领,营造崇德向善“文明风尚”。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着力加强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推进文明出行、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文明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不断提升创建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满意度。按照“六有”标准,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文明实践所16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262个,实现中心(所、站)全覆盖。组建形成“1+7+15+262+N”的志愿服务队伍,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贯通模式,围绕“我们的节日”“礼让斑马线、文明我先行”等主题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700余场。覆盖群众5.4万人,打造形成了“365不掉线文明交通劝导”“周五志愿服务日”“爱心护学岗”“文明实践积分超市”等志愿服务品牌。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鼓励支持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以点带面促进创建工作整体提升、遍地开花。县委县政府每年命名表彰一批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文明单位、书香家庭、张家川好人、最美志愿者等。截止2022年,共创建各级各类文明村镇175个,获评陇人骄子1人,市级以上道德模范8人。

五、狠抓平安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深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县各项任务,深入拓展“八五”普法平台,准确把握严格执法与人性化执法、柔性执法尺度,加强“一庭三所”(基层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建设,加强和改进法学会工作,深入开展违法违规办理“减假暂”案件专项排查治理行动,2022年,组织政法各单位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执法检查2次,运用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平台,推送案件35件,开展法制宣传300余场次。加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治安防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积极开展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棚户区、中小旅馆、娱乐场所等为重点的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始终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2022年,查处赌博治安案件74起,立涉赌刑事案件11起,破案6起,已送起诉12人;共立各类刑事案件233起,破案141起;公诉犯罪嫌疑人75人,抓获上网逃犯12人;破获经济案件4起,破获涉企犯罪2起,查处吸毒人员10人,打掉婚骗团伙1个;电信诈骗立案32起;破获养老诈骗案件2起。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指示精神,压紧靠实各方责任,加强统筹谋划协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今年以来,依法打掉“街霸”1个,逮捕犯罪嫌疑人1名,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探讨与评论

总体来看,张家川县通过创建省级文明县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创建省级文明县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重点不同,导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部分工作开展不力,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干部群众法治意识不强。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事务的水平和能力还有待加强。基层群众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还比较淡薄,甚至一些群众信访不信法,认为上访比用法律解决来得快。二是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基础薄弱。村(社区)综治力量整合不到位,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问题较为突出,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不够。大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引起的征地拆迁矛盾、劳资纠纷以及土地承包补偿等纠纷时有发生,群众合理诉求与不合理要求相互交织,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隐患无法消除。

因此,通过创建省级文明县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高做好新时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自觉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以更大的力度、更严的举措,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一要持续增强社会治理工作合力。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谋划,进一步提高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工作责任感、紧迫感。二要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紧盯劳资、债务、医疗、环保、金融、物业管理等领域和企业改制、征地拆迁、非法集资等方面可能引发的矛盾隐患和问题苗头,综合运用调解、仲裁等方式依法及时妥善化解。三要着力提升人民法治素养。以制度为保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确保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四要坚决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加强对基层党政干部、行政执法人员、群防群治队伍等参与依法治县、平安建设各种力量的管理教育和培训力度。推行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五要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服务效能。动员村(社区)民积极参与群防群治、调解民间纠纷等工作,发挥村(社区)民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政府治理与村(社区)民自治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