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 > 案例展示 > 平凉市 > 正文

张鳌坡村“三线两化一提升”,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近年来,由于张鳌坡村党支部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不强、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群众意见比较大。为了彻底改变这一情况,独店镇张鳌坡村突出抓好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工作,建立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村民“三线” 联系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两化”管理,建立村党组织、村民代表大会、村委会、村监委会、村级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六位一体”的治理平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创新了基层工作的有效载体,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村党支部组织力由弱到强、富民产业由小到大、环境面貌由差到美、社会治理由乱到治、人民生活由穷到富,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2021 年 9 月,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评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背景和起因

张鳌坡村共有 6 个村民小组 281 户 1081 人,耕地 2395.5 亩,人均耕地 2.2 亩。坐落于灵台县独店镇,北邻薛家庄村,西连中庆村,南接城关村,东与景村村接壤。近年来因基础设施不断提升、产业格局的不断调整、社会治理的不断创新以及“针灸小镇”和中医康养产业链建设节点村新的定位,越来越吸引人并为人所熟知。特别是 2020 年以来,张鳌坡村探索推进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三线两化一提升”为路径,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也为全镇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二、做法与经过

1.建立“三线”联系机制。开展党员联系群众。通过年初承诺、日常践诺、年终评诺,对农村党员全年实行积分制管理,重点是把上级政策宣传到户、把公益活动发动到户、把意见建议征求到户,搭建起党组织与群众的桥梁。目前,全村 7 名党员与21名群众建立帮扶对子,有效带动 6 户贫困群众增收。开展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建立了人大代表之家,将每月的 25 号定为“选民接待日”,每季度召开选民座谈会,收集民意、分类交办,年终由选民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评议。今年 16 名县乡人大代表共收集选民意见 7 条,全部回应解决。开展中心户长联系村民。全面推行村、社、中心户长三级网格化管理,由中心户长联系农户,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治安联防、问题联处、矛盾联调、困难联帮、平安联创“十户五联”行动,实现“人到格中去,服务全覆盖”。

2.推进“两化”管理。一是实行规范化管理。以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为依托,建成集群众接待、矛盾纠纷调处、监控研判和心理咨询为一体的综治中心,安装监控设备,明确服务事项,强化“三务”公开,充分发挥综治中心快捷高效、便民利民的作用,实现上下联动,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社会治安新格局。二是实行精细化管理。依据农户家庭状况,分别将农户划分为放心户、关心户、连心户,由“三线”人员实施分类管理,并依托已建成的党建信息平台、贫困户大数据平台和综治维稳等信息平台实行精细化管理和服务。认真开展重点人群帮扶帮教和稳控工作,定期开展入户走访,了解其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通过帮技术、帮产业、帮资金等方式,扶持其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充分发挥“五老”人员、村级调委会、村社干部作用,有效利用“三调联动”机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

三、成效与反响

通过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模式,坚持将德治、自治和法治有机融合,互相促进。以“平安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建成法治文化广场、普法宣传长廊、人民调解室,开展法治宣讲、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活动,提升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水平。建设集针灸养生、康养理疗为主,吃住玩游购娱为辅的特色旅游业,建成旅游观光长廊 1.43 公里、儿童游乐场 1 处,路面铺油罩面9225 平方米;鼓励农户开办农家乐 1 处;计划投资 8000 万元,实施张鳌坡针灸馆项目,目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新建了文化广场和笼式足球场,对村内主干道进行加宽铺油,种植了花草和绿化苗木,新建污水处理站,全村 280 户农户实施了卫生改厕,切实改善了人居环境。建成了以艾条加工为主的扶贫车间,带动30 多名群众就近就便务工,并且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3 万元以上。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方式,坚持将德治、法治和自治有机融合,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等形式,结合“七净一规范”、“四项教育”等活动的开展,持续用群众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利用以建成的文体设施组织开展娱乐活动,增进群众交流沟通,减少矛盾纠纷,营造良好村风民风。

四、探讨与评估

张鳌坡村将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中围绕四个方面内容开展工作: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发挥党组织对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广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二是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建立乡村人才培养机制,用好乡村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退休还乡人员,打造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培育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坚持以文化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营造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文化氛围。三是促进“五治”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新路径,创新村民议事形式,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格局。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广泛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强化法治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法律素养。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营造文明和谐乡村氛围。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数字乡村服务体系,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四是强化乡村治理基础支撑。整合农村资源要素,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进村入户,优化现有网络性能,提升网络质量和覆盖深度,适时推进乡村 5G 基站建设,全面优化农村“雪亮工程”,为基础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