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与经验 > 正文

江口:东西部协作创新实施“五微”举措共建阳光梵瑞·彩虹家园

铜仁市江口县凯德街道梵瑞社区是江口县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成立于2018年7月1日,总占地面积16.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共有住房57栋98个单元,有搬迁群众2363户10185人(建档立卡1751户7862人);社区设党委1个、居委1个,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有中共党员111人。2021年4月,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樟木头镇、东坑镇组成大朗组团结对帮扶江口县,大朗镇求富路社区结对帮扶梵瑞社区。为充分用好用活东莞协作帮扶资源,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作用,江口县沿用推广东莞市“阳光雨”党建经验做法,结合梵瑞社区实际,创新探索实施“五微”举措,打造“阳光梵瑞·彩虹家园”党建品牌,以党建统领东西部协作工作。

探索“微党建”助力基层“大治理”

东莞市委组织部以及大朗镇、樟木头镇、东坑镇投入党建经费50万元,建设“阳光雨梵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创新打造“我在梵净山下有个梦”党建文化长廊,建成集缴费、咨询、失物招领、积分登记兑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厅,内设物业办公室、业主委员会办公室、会议室等,集中办理各项事务。“阳光雨梵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促使居民勇于追梦、敢于筑梦、善于圆梦、期待新梦的同时,推进社区“大党委”建设,实施“红色物业”工程,以集体经济方式成立梵瑞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围绕社区治理核心任务,着力提升党建服务组织力,依托家庭基本情况和就业信息台账,结合防贫监测预警机制,筛选出社区家庭老年占比高、就业能力有限的困难家庭建立“黄色预警”台账,在招聘公司员工时优先考虑,实现资源和力量有效整合,为提升阳光雨党建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探索“微积分”推动社区“大文明”

为调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社区建设,两地探索实施“积分制”管理机制,将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事项目录化、清单化、积分化,东莞市慈善会投入资金10万元打造东莞·铜仁东西部协作慈善超市,居民对照落实事项赚取积分,按照1积分兑换1块钱的标准,可以等价兑换各类生活用品,让居民由社区工作的旁观者向社区建设参与者转变,达到“以积分记录美德,以积分兑换服务,用行动传递正能量”的目的。截至目前,东莞大朗组团捐赠积分兑换物资总价值达70余万元,发出积分卡9800分,兑换物品1000余份,有效助力了社区的自治和自理能力。

探索“微车间”稳定就业“大作为”

为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有效解决梵瑞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江口县以稳企业、稳就业、稳增收为目标,将就业帮扶车间与易地安置后续扶持工作结合起来,积极争取东莞大朗组团社会资金20万元,援建鑫源、俊云2间就业帮扶车间,通过对帮扶车间进行规范化、专业化提质改造,提升企业发展潜力和生产水平,实现易地搬迁安置点留守妇女、残疾人及剩余劳动力楼上安居楼下就业,目前就业帮扶车间累计带动就业126人,有效助推脱贫群众就业增收。

探索“微心愿”汇聚社区“大情怀”

为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推进劳动力就业服务工作,按照“党建+服务”模式,成立就业培训服务中心,采取集中式培训和订单式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征集居民“微心愿”,深入开展“群众点单、物业接单、支部回单”的“三单制”服务,让居民反映强烈的“微心愿”及时得以实现,积极化解社区居民生活难题,切实增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截至目前,东莞大朗组团督导社工到梵瑞社区开展社工服务8次,为社区培养专业社工人才20人,收集居民“微心愿”150余条,完成“微心愿”120余条,走访关怀社区老年人和留守儿童100人次,“微心愿”的开展,搭建起了社区和居民之间的“连心桥”,让社区服务更有温度。

探索“微治理”破解社区“大难题”

为破解安置点社区治理难题,实现易地搬迁群众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按照搬迁户子女就近上学、上好学的需求,投入东莞财政协作资金960万元,用于江口凯德民族学校学生宿舍和附属设施建设,有效解决了学生留校住宿问题,改善了学校基础设施等,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同时把党组织、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各方力量有效整合,建立社区党委+物业公司+业委会联席会议制度,鼓励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推动社区“微治理”,居民事、居民议、居民办,打造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并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志愿服务队,参与社区的公共卫生管理、绿化管理、居民服务等工作中,让广大共建力量积极参与到社区综合治理当中来,推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改造、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升,从而营造和谐稳定的社区环境。(凯德街道党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