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 > 案例展示 > 平凉市 > 正文

【喜报】崆峒区西郊街道二天门社区一个案例入选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百强案例”

1月12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与东西部协作社会治理主题发展大会在酒泉肃州举办,会上发布了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甘肃)、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十大精品案例、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百强案例”,平凉市崆峒西郊街道二天门社区“小网格”托起大民生 “微治理”提升幸福感--西郊街道二天门社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四新工作法”》入选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百强案例”。

111111111111

 

崆峒区西郊街道二天门社区位于城区西段,辖区总面积3.2平方公里,有人口9126户25747人,划分26个网格。今年以来社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完善党组织领导、居委会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市域社会治理体制,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政治、德治、自治、智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方式,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切实将基层治理“桥头堡”前移至小区、楼栋和家庭,不断增强辖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网格+民情”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健全完善“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志愿者”五级组织构架,按照300户或1000人标准,划分网格26个,配备网格员26名,建立网格党支部8个,把423名党员沉到网格,把社会力量聚在网格,推动党组织工作触角向城市“神经末梢”延伸。全面推行“网格事务清单管理”机制,重点将基础信息采集整理、社情民意收集录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隐患问题排查整治、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公共服务事项代办等工作列入责任清单,建立小区基本情况和民生诉求2张清单和网格事务清单30条,采集事件191个,常态化走访巡查,围绕社保、就业、民政、消防、环保、安全等民生工作,建立联系台账,通过议事厅、理事会、恳谈会等听民声汇民意集民智,开展协商议事活动18次,敲门问需活动239次,社情民意收集、民生事项服务、特殊人群管理、政策法律宣传等活动1897次,服务居民22000余人,有效构建了“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大事小事不出‘格’”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支委+居委+调委”开启矛盾调解“新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贴近基层、便民利民的优势,打造“阳光调解室”,社区党支部书记轮流接访,综合应用“五心工作法”,通过“调委会+支委会+居委会+警务室+律师事务所”的运行模式,以“金牌调解促和谐”“心灵导航站助调解”“法德讲堂减纠纷”三大板块为构建,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建立“一个案件、一套人员、一个方案、一包到底”工作机制,致力于解决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物业纠纷等社会矛盾,切实做到矛盾调解有成效、政策宣传有力度、法律普及有速度、社会治理有提升,推动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向纵深发展,实现矛盾不出“家门口”、化解纠纷在基层的工作目标。同时组建以社区民警、综治网格员、楼栋长、物管员等为主的91人专兼职巡防队,深入住宅小区、机关单位、重点地区和要害部位,排查化解各类安全隐患967个,摸排常住人口18827人、出租房屋288户624人、管控重点人员13人。积极搭建矛盾纠纷化解平台,成立由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民警、律师、社区干部担任人民调解员的“阳光调解室”,扎实开展排查调解、法律服务、普法宣传等活动,通过定期走访入户、微信群征求意见、“群众说事点”说事等多种方式,收集居民意见建议1279条,掌握、预警、调处百姓各类诉求1123个,排查调处辖区矛盾纠纷865条,实现管理服务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的前移。

“社区+小区+小巷”打通民生服务“新渠道”。着眼于老旧小区和巷道治理,针对长期以来设施陈旧、墙面乱涂乱画、堆物堆料多、车辆乱停放等现象较为突出的科技局小区巷道、平凉十中巷道等通过召开业主座谈会、上门征询意见,精心设计规划改造方案等方式,联合创城包抓共建单位坚持“整治与整修兼顾,容貌与风貌并重”的原则,在小区内增设划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联合职能部门对危险的外挂楼梯进行集中拆除,将凌乱的各类强弱电管线进行梳理规整,消除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同时从民生细节、百姓需求入手,坚持“管”“育”并举,全面落实“细管、智管、众管、严管”措施,分别以“巷往时光”“青春”为主题,深挖平凉城市文化内涵与历史延续和引导未成年人争做“四有”少年,对巷道路面、亮化、绿化、墙面进行整体“包装”,全力打造出品位与内涵兼具的背街小巷,实现了“一街一景观,一巷一特色”。通过整合执法、公安、交管、市场、物业等力量,打造“四心”街巷治理品牌,推行“一长六员”的“巷长制”工作制度,扎实开展“马路办公”,采取一日三次轮班定时开展集中整治、联合巡查的方式,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下大力气整治“顽疾固瘴”,切实将各部门充分联动,将执法力量下沉,充分解决城市街巷管理的顽疾,确保街巷管理无缝隙、全覆盖,着力打造呈现生态涵养特色、环境绿色优美、居住环境休闲的背街小巷,实现了“问题巷道”向“诗情画意”的转变。

“共建+共治+共享”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完善社区共享空间功能,激发基层社区治理活力,进一步满足居民多元化服务需求。社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依托社区党群服务、综治中心等阵地,充分挖掘服务项目,优化服务功能布局,在社区办公场所科学设置红色书屋、红色会客厅、儿童之家、居家养老中心等功能室,常态化开展“浓情端午飘粽香”“垃圾分类促环保”“遇见最好的自己读书会”等活动43次。联合创城包抓共建单位区人社局以“邻里汇、汇邻里,美好生活共同体”为主题,在双鹤名苑小区建成了辖区第一家“邻里汇”,倾力打造“家门口、一体化、一站式”邻里共享生活圈,全面回应群众关注的焦点、社区治理的堵点,围绕邻里交流、邻里空间、邻里互助、邻里协商、邻里节日、邻里示范6个子项目,探索形成体系化、融通型、全覆盖的社区资源互联互通模式,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同时积极整合“大党委”成员单位、“双报到”单位、“创城”包抓共建单位及驻区单位等30个单位资源,组建“红色工作队8支,建立任务、问题、责任“三张清单”49条,通过开展组团式、项目化、志愿化服务,打造辖区单位和社区责任共担、资源互联、成果共享的党建“大家庭”,切实用好用活驻区单位教育、文化、体育等场所阵地,调动辖区党员带头献计出力,合力破解群众关心的供热、小区欠费停水、噪音扰民、停车难等各类治理难题25件,常态化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帮扶就困、文明新风倡导、政策法规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360场(次),使驻区单位和社会力量不断成为社区建设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实现党员群众在哪里,社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切实将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创新、小载体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