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赵庄镇白店村被戏称为“三无村”,没能力管、没好环境住、没路子挣钱。彼时的村庄,村党组织软弱涣散,基础设施破败不堪,经济空心化加剧,年轻人纷纷外流,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度跌至谷底,村庄发展陷入僵局。
转机始于2018年。以张占彪为带头人的新一届村干部走马上任,这支平均年龄仅38岁、大专学历占比达50%的年轻队伍,一上任便将“让群众在家门口过上好日子”写入村党支部军令状,誓要扭转村庄落后面貌,用实际行动向全村公开承诺“干不成不罢休”,用掷地有声的表态唤醒党员责任意识,重新赢回群众信任。
在基层治理提质上,白店村全面开展党建规范化行动:规范党组织标识与上墙制度,让党建阵地“有形”更“有效”;结合村“两委”职责定岗定责,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村庄每个角落;梳理村级日常事务,完善服务群众清单与帮办代办事项,让村民办事“一看就懂、一办就成”,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
经济发展是基层治理的“强心剂”。2019年,村支部主动带队赴浙江柯桥“取经”,引进先进窗帘加工技术,回村创办首家窗帘加工厂,为村庄产业发展埋下“种子”。通过“村集体旧厂房入股+农户资金入股”的创新模式,这颗“种子”在三年内迅速裂变——13家窗帘加工厂相继落地,日产高中低档窗帘800套,200余名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不用再为生计背井离乡。
产业兴旺更带动了产业链延伸。窗帘加工产业催生了线下千余辆面包车组成的销售大军,昔日不起眼的“小布片”,如今变成了村民增收的“金叶子”。同时,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村上构建“手机直播+面包车地推+品牌代工”的立体销售网络,成功与“蝶歌”“金叶丝”等知名品牌绑定,借助电商赋能,产业链附加值提升30%以上,实现从传统加工到线上线下融合销售的跨越,为白店村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从“三无村”到“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如今的白店村,不仅换了“新颜”,更聚了“人心”,白店村的蜕变,正是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