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定襄县南城社区:激活最小治理单元 释放党建最大效能

核心提示: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小区则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始终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小区治理全过程,锚定“组织建在小区、服务沉到网格、治理聚起合力”的目标

定襄县南城社区虹桥小区党支部党员在小区党群服务站内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听取居民咨询诉求。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小区则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始终坚持将党建引领贯穿小区治理全过程,锚定“组织建在小区、服务沉到网格、治理聚起合力”的目标,以系统思维破题、用创新举措发力,通过实体化运行强基固本、三维赋能提质增效、多元共治聚势赋能,在细处着眼、实处用力中筑牢战斗堡垒,让服务抵达群众心坎,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生动实践。

实体运行强根基

服务融合暖民心

小区党组织实体化运行质量直接关系基层治理效能。定襄县以组织建设为根基、以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作用发挥为导向,推动小区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实体运作”转变。

优化组织设置,筑牢实体化运行“四梁八柱”。坚持“因地制宜、精准覆盖”原则,结合小区规模、居住密度、网格划分实际,摸排党员数量、分布及治理需求,将原有198个小区党组织优化调整为159个。对党员多、规模大的127个小区单建党支部,以“支部建在小区、党小组设在网格、党员编入楼栋”设置,实现党组织架构与网格深度融合。如昌平社区天悦华庭小区,交房1个月即建党支部,依托物业场地建党群服务站,解决装修噪音、绿化维护等问题,业主满意度达90%以上;对党员少、规模小的77个相邻老旧小区,打破院落界限,与网格“一对一”绑定,整合组建32个联合党支部。如康乐社区将2个相邻小区整合为东辰小区联合支部,完成800余平方米路面硬化,惠及360余户居民,“联合党支部+网格”模式大幅缩短老旧小区民生问题响应时间,实现“小小区”聚合成“大治理单元”。

选优配强“领头雁”,夯实实体化运行骨干力量。结合《定襄县小区党组织书记实施细则(试行)》,规范书记选育管用全流程,坚持“政治过硬、群众公认、能力突出”标准,拓宽选人渠道。从县直单位、国企退休人员中择优选拔136名政治素质好、热心公益的党员担任书记,从居民党员中推选23名群众威信高、熟悉情况的骨干补充,形成“退休干部带经验、居民党员接地气”的互补格局。明确书记职责,由晋昌镇党委牵头、社区党组织配合,通过入户征求意见、现场查看履职跟踪问效,对群众满意度低的及时调整;提升履职能力,常态化开展“业务碰头会”,结合治理常见问题,以“案例分析+实操模拟”培训矛盾调解、物业协调等技能;建立“老带新”机制,安排12名经验丰富的退休党组织书记“手把手教方法、面对面传经验”,帮助新书记快速掌握民情收集、议事协调技巧,推动全县小区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显著提升。

联动网格治理,释放实体化运行实战效能。结合规范优化网格管理服务行动,推动小区党组织与网格治理深度融合,27名网格员通过选聘考试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与支部书记形成“1+1+N”服务团队,全面实行“轮班值守+全员下沉”工作模式,每日明确2—3名社区工作者在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轮班值守,保障日常政务办理、群众咨询等基础服务高效运转;其余人员全部下沉至网格,承担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充分发挥信息员、矛调员、协管员、宣传员、服务员作用。小区党组织书记带领下沉力量重点走访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群体,细致梳理“需求、资源、项目”清单,牵头联动各方靶向破题。如虹桥小区党支部组建“党员先锋队”,协调道路坑洼、停车棚不足等民生难题;遇到邻里纠纷,书记主动介入调解,党员骨干协助见证,让矛盾在小区内高效化解,基层治理末梢不断激活,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有人管、能解决。

标杆引领树典范

阵地优化提质效

小区党建的核心是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定襄县紧扣“阵地强功能、机制促参与、标杆带全域”主线,以靶向整改补齐短板、创新举措凝聚民心、典型引路提升质效,推动小区党群服务站从“有效覆盖”向“优质服务”深化。

阵地建设“回头看”促提质焕新。以“建强阵地、规范运行、精准服务”为目标,扎实开展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回头看”专项行动,聚焦组织架构是否健全、制度落实是否规范、阵地功能是否达标、党员作用是否彰显等核心内容,对全县52个小区党群服务站进行“地毯式”排查。针对5个存在功能单一、服务覆盖面窄、群众使用率低等问题的站点,实行“一站一策”整改,为空间受限的站点协调物业用房、社区闲置空间完成迁址扩容;为功能薄弱的站点整合党建、民政、综治等资源,增设“党员接待岗”“便民工作角”“矛盾调解室”等服务模块。目前,整改后的服务站已累计开展政策宣讲8场、消防应急演练2次、上门理发服务1次、成功调解邻里纠纷7起,群众到站办事、参与活动的频次较之前明显增加。

“飞行检查”倒逼服务落地见效。县委组织部对小区党群服务站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的“飞行检查”方式,通过电话随访、入户走访、现场核验等,重点核查居民对小区党组织书记姓名、联系方式、党群服务站地址及服务内容的知晓情况。针对检查发现的“信息壁垒”,推动建立“三个公开”机制,党组织书记每周至少3次入户走访,面对面向居民公开履职情况,小区微信群每日推送党建动态、活动预告,同步在单元楼公告栏张贴书记联系方式、服务站开放时间,每季度召开“党群议事会”,公开问题办理进度。此举推动居民对小区党群服务站工作的知晓率显著提升,主动参与议事协商、志愿活动的居民达1000余人次,实现“党组织就在身边、服务事项家喻户晓”。如今,居民遇事愿找组织、办事能找阵地,小区党群服务站真正成为凝聚人心的“红色磁场”,基层治理活力持续迸发。

标杆引领树典范带全域提升。重点打造虹桥小区、盛世华城二期2个“新晋邻”党群服务站示范标杆,虹桥小区秉持“一站多用、开放共享”理念,科学划分集中学习区、说事议事区、图书阅览区、助老服务区、儿童活动区5大功能模块,公开运行机制、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及联系方式,提供学习教育、党群议事、休闲娱乐等多元服务,建成惠民综合体;盛世华城二期结合高层住宅密集特点,在新迁址党群服务站设立应急科普角,联合消防救援大队、蓝天救援队打造“安全实训基地”,配备灭火器、急救箱等器材,每季度开展逃生演练、急救培训等活动,构建起“宣传普及—实景体验—实操演练”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为放大示范效应,组织社区“两委”成员、小区党组织书记开展“实地观摩对标学习”活动,目前,已有8个小区借鉴标杆模式完成阵地升级,基层阵地服务群众的承载力和效能得到全面提升。

多元协同聚合力

治理创新促和谐

小区治理的活力源于多元主体的协同联动。定襄县紧扣“清单聚合力、项目提质效、活动凝民心”主线,以闭环管理破解供需难题、以精细服务回应群众期盼、以共建共享激活治理动能,推动小区治理从“单一主导”向“多元协同”升级。

三张清单闭环管理激活治理效能。坚持需求导向,线上由社区工作者、网格员通过微信群实时收集诉求,线下小区党群服务站设“红色信箱”,动态更新居民需求清单,今年以来累计梳理民生诉求100余条。社区党组织牵头,会同包联单位精选的社区兼职委员,紧扣部门职能与群众需求匹配资源,形成涵盖政策支持、文明创建、困难帮扶等8大类200余项资源清单。依托“党群议事会”,对需求清单、资源清单进行综合分析、精准对接,转化为可落地的项目清单。如光明社区老干部宿舍离退休党员集中、文化需求突出,缺乏室内活动空间,依托资源清单对接驻区幼儿园促成党建阵地共用,配备棋牌桌、养生书籍等设施,实现“一址多用、老少共益”,同步策划“童耆共庆”系列活动,既满足老年人需求,又为幼儿园提供延伸教学空间,生动展现民生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支部引领、党群联动”的主动供给。

为民实事精细施策提升服务精度。深化“四双”机制,推行“3+N”工作模式,聚焦民生实事、社区服务、就业帮扶、教育医疗等领域,将“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划分为一般项目、个性项目、社区配合项目,融入“N类”特色共建项目,推动服务从“列单”向“见效”深化。县委组织部构建“社区提报—科室审核—部门落实—动态优化”机制,逐项研判民生急需性、资源匹配性、实施可行性,确保项目贴合实际。北城社区先行先试,梳理9类48条清单,由小区党支部对接实施,推动“青少年暑期夏令营”等5个项目落地并在“定襄大党建”公众号展示;光明社区跟进形成40条清单,引导支部对接人社局、疾控中心落实“就业服务”“健康义诊”等项目;其余社区梯度推进,通过党群服务站抓实场地协调、居民组织、过程监督、效果反馈等落地环节。今年以来,已落实70余件项目,形成“社区统筹清单、小区抓实落地、全域开花结果”的新格局。

多元活动靶向开展凝聚治理合力。聚焦代际需求差异,构建“服务+凝聚”双轨模式,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打造全周期服务场景。为老年人开设“银龄课堂”,增强其对小区的认同感与向心力;暑期依托党群服务站设“青少年成长驿站”,组织在职党员、教师志愿者提供托管服务,覆盖100余人次;创新新就业群体“融入式治理”,年初为货车司机、快递员等送生活物资,“五一”期间授牌“工会驿站公益先锋店”,配套“爱心积分超市”,带动30余名新就业群体参与小区巡逻、文明劝导等工作,使他们从“服务对象”变“治理力量”。创建“党建+睦邻”品牌,结合节日主题开展“楼栋微心愿”认领,每月在“党员带头睦邻日”活动中解难题,全年促成42件邻里互助实事,让“远亲不如近邻”成为常态,诠释“服务走在需求前、治理落在细微处”,让每个小区成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鲜活注脚。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