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大同市开源街道民和社区“造血式”基层治理让服务“活水”润万家

核心提示: 大同市开源街道民和社区曾是困难群众多、民生诉求多,可用资源少、服务项目少的“两多两少”矛盾突出的拆迁安置区。

大同市开源街道民和社区曾是困难群众多、民生诉求多,可用资源少、服务项目少的“两多两少”矛盾突出的拆迁安置区。在市委社会工作部引领下,社区党委以党建为核心,成立全省首家社区主导服务公司,通过“自我造血、反哺治理”机制,聚焦养老、就业、文化三大领域打造精品服务,让居民从治理旁观者变为共建者,成功破解基层服务难题,铸就有温度、可持续的“民和样板”。

面对治理困境,民和社区党委紧抓国家完整社区建设与嵌入式服务发展政策契机,创新推出“党建+”模式,成立全省首家社区主导的经济组织——民和社区服务有限公司。公司以“空间换服务”“公益+低偿”为互惠模式,经民主程序推选居民参与运营,联动第三方机构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推出家政、助残、购物、就业等20余项服务,累计服务居民超2万人次,成功实现从“无米下锅”到“服务上门”的转型。

社区服务公司聚焦“养老、就业、文化”三大核心领域,打造系列精品服务项目。针对老年人“吃饭难”问题,社区开办“幸福餐厅”和日间照料中心,配套优惠便民超市,仅就餐一项每年就为老人节省近千元,织密了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社区还引进“飞天手工结艺坊”非遗项目,打造集培训、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基地,免费培训近3000人次,带动45人稳定再就业,让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社区还免费提供乐器服装,培育了上百人的居民文艺团队,自编自演节目巡演达200余场,不仅丰富了文化生活,还通过演出获得近万元收益,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社区风貌。

社区营创的收益,精准反哺于社区治理。营创利润用于添置公共座椅、慰问困难群众、资助贫困大学生等公益事项。社区创新推出“红马甲”志愿积分制度,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可积累积分,兑换米面油等生活用品。目前,全社区已有396名在册志愿者,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日益巩固。

民和社区的生动实践,是大同市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激发社区内生动力的一个缩影。通过“自我造血”激活治理“一池春水”,不仅有效破解了资源不足、服务短缺的现实难题,更在服务中凝聚了人心,在共建中培育了认同。从“无米下锅”到“活水自来”,民和社区的探索证明,只要路径正确、机制灵活、居民参与,社区完全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有温度、可复制的发展新路。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