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 > 案例展示 > 天水市 > 正文

加强规范化建设 推动实体化运行

秦州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自2020年12月挂牌运行以来,认真组织开展全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年和巩固提升年活动,积极探索“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的社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重要平台的职能作用,助力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力行服务管理规范化

发挥纾解民怨“协调部”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群众接访大厅,按照“六个一”的标准,设立一个咨询服务台、一部自动取号机、一部公共法律服务终端机、一台法律政策宣传电视机、一个自动加热饮水机、一个宣传资料存取架,为办事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按照“六个一”的服务理念,实行工作人员对办事群众一张笑脸相迎、一句您好相问、一声请坐相待、一杯热水相敬、一番悉心倾听、一次暖心服务,为来访群众提供舒心周到的服务。在便民服务大厅,开设综合受理、分流督办、信访接待、民生服务、涉法涉诉、诉调对接、法律援助、法律咨询8个服务窗口,抽调公、检、法、司、信访等相关单位人员固定入驻,对群众反映的各类诉求,及时受理、归纳梳理、限期办理;对疑难复杂矛盾和问题,清单管理、联合调处、跟踪办理。2021年以来,服务窗口共接待来访群众2064批2085人次,其中法律咨询903批934人次、法律援助466批449人次、接待群众心理咨询457批457人次、受理化解矛盾纠纷238批245人次(其中受理化解历年遗留矛盾和信访积案10件),有效纾解民怨,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

推行网格管理扁平化

发挥服务民生“指挥部”作用

坚持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在农村实行镇、片区、行政村、自然村(村民小组)四级网格化管理,在城区实行街道、社区、网格三级网格化管理,全区共划分网格1563个,配发综治E通手机1983部,现有网格管理员202人、网格长45、网格员1736人。网格化管理采取“一格多元、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工作模式,实行“信息采集上报、处置反馈、核查办结、综合评价、事件归档”的网格化服务管理运行机制。网格员主要承担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政策宣传、民生事务代办等职责,按照“三知三清六掌握”要求,将网格内人、地、物、事、情、组织等通过综治E通上传综治信息平台,实现社会治理“一张网”管理。“三知”,即知户情,知晓辖区内住户基本情况;知格情,知晓辖区内单位、企业商户等情况;知民情,知晓辖区内社情民情舆情;“三清”,即清楚辖区内重点人员、清楚辖区内社会组织、清楚辖区内公共设施;“六掌握”,即掌握法律政策、掌握基础信息、掌握问题隐患、掌握矛盾纠纷、掌握从业就业信息、掌握刑事治安案件,做到“琐事不出户、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2021年以来,网格员通过综治E通共排摸上传事件11919件,其中综治维稳5817件、安全生产944件、城市管理981件、民政事件781件、道路交通693件、精准扶贫1049件、农劳保284件、卫生232件、环保90件、市政管理76件、物业管理146件、其它825件,办结11740件,办结率98.5%。

践行多元调解集成化

发挥矛盾化解“战斗部”作用

按照全省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年要求,由区综治中心牵头,有效整合政法部门公调、检调、诉调、法律援助和人社、卫健、农村农业、水务、房管、交警、妇联、金融等部门分别成立的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医患纠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水事纠纷、物业纠纷、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婚姻家庭纠纷、金融纠纷等调委员会的力量,成立区矛盾纠纷综合化解服务中心,健全首问责任、清单管理、会商研判、联调联动、督查督办、责任查究等制度,制定《矛盾纠纷受理交办转办督办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受理范围、对象、事项和化解单位、途径、时限,完善工作流程,规范化解程序,积极探索形成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运行模式,解决群众投诉无门和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在镇(街道)坚持以“最多跑一地”,由综治中心牵头负责,有效整合政法派驻单位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检察室和“四办五中心一队”等基层站所力量,成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构建一站式运作、一窗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和一体化联动的工作模式,打造矛盾纠纷调处“终点站”。2021年以来,全区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257件,其中邻里纠纷528件、婚姻家庭纠纷354件、土地山林资源纠纷189件、道路交通事故425件、征地拆迁263件、合同民商纠纷75件、物业纠纷159件、损害赔偿55件、劳动争议125件、其他纠纷84件,调处成功2126件,调解成功率94.2%。

实行预测预警智能化

发挥社会治理“研判部”作用

坚持以信息化为支撑,全面加强平安甘肃信息化支撑管理平台、命案预警预测预防平台、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雪亮工程”指挥调度平台、矛盾纠纷化解综合管理平台的操作应用,通过对各方面数据的汇集研判,实现对社会治理实时感知、动态预警、联动处置,提高社会治理信息化水平。2021年以来,区综治中心通过命案预警预测预防平台共检测到全区命案预警信息457条,下发提示督办单,目前已全面消除预警;通过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共流转“6+X”类案件”720件;通过“雪亮工程”指挥调度平台,共整合各类视频监控资源12135路,视频监控覆盖了重点场所、要害部门、主要路口和城乡主干道;每月通过对信息数据、矛盾纠纷、重点事件等统计分析,上报具有对策性意见建议的《秦州综治动态》18期;在《甘肃法制报》《新甘肃》《天水直播》等报刊媒体上刊发信息新闻16期次;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典型案件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表彰奖励优秀个人28名,加强学习交流,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厉行服务群众实体化

发挥为民便民“服务部”作用

区综治中心制定《秦州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工作指导手册(试行)》,对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的人员配置、职能职责、工作制度、运行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平时加强督查指导,推动任务落实。结合实际,制定下年度《全区综治中心工作要点》,提出“13464”工作思路,即抓紧扣牢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这条主线,统筹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法制化“三化建设”,全面提升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务实求真创新能力“四个能力”,健全社会治理联动、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平安建设联创、重点工作联勤、突发事件联处“六大机制”,认真落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信息畅通、实行动态分析、严格责任追究“四项措施”,不断探索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大城街道推行“五治融合抓治理”社会治理模式、东关街道推行“1+3+X”社区社会治理模式、中梁镇推行“1334”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华歧镇打造“五抓五促”乡村治理、天水郡街道推行“四方议事”共治多元化、娘娘坝镇推行“1+3+红袖标”农村社会治理综合体、奋斗巷社区建立居民议事会、尚义巷社区建立居民协商议事会等,提升综治中心实战能力,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全区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提供了坚实“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