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湘边界一年一度的四十八寨歌节(天柱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黔东南的接边地区,曾是治理的“末梢”,如今已成为民族团结与共同富裕的“前沿”。
天柱县在湖南会同县境内的“飞地”,虽行政上“飞”出,但通过建立联合党支部、共享产业资源,人心不再“飞”走;锦屏县与邻省乡镇打破壁垒,共商联防联控,接边区成了团结奋进区;黎平县联合湘桂环“三省坡”村庄发展特色旅游,将昔日省际“死角”织成致富新网;从江县则用“小纽扣”工作法精准解开黔桂邻里纠纷、民生琐忧。

这些实践,核心在于主动破壁与务实共创。它们直面边界地带常见的资源争夺、纠纷多发等痛点,联合治理化解矛盾,联合发展共创利益,用机制创新将“各扫门前雪”变“共下一盘棋”。
黔边探索证明,基层治理并非简单的行政管理,更是凝聚人心的社会工程。
当不同省份、不同民族的群众在共同发展中成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融合,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力量,为新时代民族大团结写下了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