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第十三届全球视频媒体论坛现场,西安市以《古都的智慧:西安智慧城市实践与全球治理的“和合”之道》为题,分享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城市进化实践。这座千年古都,以科技为笔、“和合”为魂,从五个维度解锁城市治理新密码,为全球城市发展递上了一份饱含中国智慧的“西安方案”。
11月6日,“全球南方媒体伙伴”机制成立大会暨第十三届全球视频媒体论坛在西安举行。
一网统管
让城市会“思考”效率韧性双提升
西安智慧城市建设的坚实底座,是“一网统管”构建的城市运行“超级大脑”。通过搭建“网、云、算、数、安”一体化支撑体系,政务网络已贯通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政务云算力规模达到6.8万核,与归集3436项高频数据的城市大数据平台,共同构成了城市治理的数字基石。
在智慧交通领域,以“交警大脑”为核心的543公里“绿波带”方便市民通勤。截至今年9月,西安建成区2877处交通信号灯中,2351处实现智能联网,联网率达82%。应用以来,全市“绿波带”道路的行程时间减少17.6%-47.9%,全天平均车速提高了6%-15%,平均拥堵指数下降了7%-12%,部分路段实现“一路绿灯”,让出行更顺畅。
地下空间同样被智慧赋能。聚焦燃气、供水、排水等城市生命线,西安打造“地下一张网”物联感知体系,联动“地面一张图”与耦合平台,让城市运行既高效又安全,为城市韧性筑起隐形屏障。
科技赋能
历史文脉借数字之力大放异彩
作为世界历史名城,坐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西安用科技架起古今对话的桥梁,找到了遗产保护与遗产活化利用的最佳平衡点。
对汉长安城遗址、秦始皇陵等世界文化遗产,西安实施全域动态监测,累计完成300项文物保护修复工程。高精度三维建模、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应用,既守住了文物安全,更让千年遗产走出博物馆、“活”在当下。
步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熙攘繁盛的唐朝长安市井街巷生活让人“秒回”盛世大唐。在大唐不夜城,借助AR技术游客通过手机App就能“看见”盛唐时期的建筑复原景象,与虚拟的唐代人物互动合影。《颜氏家庙碑》等珍贵碑刻通过AR技术“飞”上西安城墙,实现了“千年碑林上城墙”的文化奇观,让静态的历史文物变成了可感、可知、可互动的文化体验。
文化产业化前进步伐同样迅猛。前不久,西安XR电影产业基地在西影电影园区揭牌,基地汇聚了国内领先的动作捕捉、高精度扫描阵列、AI三维建模等尖端设施,探索建立行业标准,构建集内容创作生产、软硬件技术研发、产品体验展销、企业培育孵化于一体的全过程生态链。借助文物授权开发机制,西安的历史文化资源正转化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文化IP,让中国好故事走向世界。
数智转型
老产业焕新 新动能澎湃
以“智改数转网联”为主线,西安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动能深度融合,跑出产业升级加速度。
陕鼓智慧车间机械臂群舞,比亚迪新能源产线每53秒下线一辆新车,法士特“黑灯工厂”采用123台工业机器人,生产效率提升30%。在隆基绿能西安工厂,智能化产线支撑其全球领先地位,每0.8秒就有一片电池片走下产线,其参与制定的32项光伏标准已成为国家或国际标准。
西安的创新还体现在以城市需求牵引产业创新上。聚焦城市发展需求,西安布局了开源鸿蒙、RDI等技术适配中心,并率先在城市水务、城管、交通、应急等领域开展示范应用。在智慧交通建设赛道,西安正在开展开源鸿蒙生态创新应用和生态构建,剑指“设备协同难”“政企对接难”“存量改造难”“链间协同弱”等行业痛点,目标2年至3年通过鸿蒙化融合改造打造智慧交通“中国芯”。
这种“城市出题、企业答题”的模式,有效拉动了从芯片、模组到智能终端的本地产业链协同发展。
数字丝路
内陆港的智慧 中欧班列(西安)联通全球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西安用数字技术重塑枢纽优势,让内陆港成为联通世界的开放门户。
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创新的“长安号数字云舱”系统,与哈萨克斯坦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铁路公司实现了数据互通,将跨国报关、制单时间从过去的5小时-7小时压缩至5分钟以内。配合自动化无人码头和“云签发”“云报核”系统,平均每80分钟就有一列班列进出港,日均开行频次达16.9列,效率位居全国前列。
数字化贸易平台让“西安制造”“扬帆出海”更便捷。通过“数字丝绸之路”,西安的半导体、光伏产品、机械设备等,正以更高的效率对接全球市场。今年前三季度,中欧班列(西安)开行4455列,增长10.2%;运送货物494万吨,增长7.6%;运输陕西地区进出口货值增长12.4%,彰显了数字赋能下的开放新活力。
智慧民生
科技有温度 成果惠全民
大城之治,以人为本。西安将智慧城市的落脚点放在民生福祉上,让科技带着温度走进千家万户。
96%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让群众少跑腿。医疗领域,三甲医院101项检验结果互认,市、区、乡镇三级远程诊疗年会诊超2.3万例,偏远地区群众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教育领域,51所“5G+智慧教育”示范学校落地,4292节名师优质课程上线,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在养老领域,“15分钟智慧养老圈”以其实用、好用传递着科技的温度。雁塔区杜城街道书香林苑社区已为31位独居老人安装了“一键呼叫”设备,通过该设备,可在15分钟内获得送餐、助洁、紧急救助等多项上门服务。
西安用实践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一场关于城市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它用“和合”之道,巧妙平衡了效率与韧性、历史与未来、传统与新兴、开放与自主、精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从千年古都到智慧新城,西安正以包容并蓄的智慧,为全球城市、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城市治理不断更新着“西安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