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打好“三张牌”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核心提示: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为抓手,通过组织建设、多方联动、资源整合等方式持续发力,不断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近年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为抓手,通过组织建设、多方联动、资源整合等方式持续发力,不断推进城市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突出组织建设

打好党建“引领牌”

健全组织架构。金安区加强党组织对城市住宅小区治理工作的统筹领导,全面推进“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建设,将党的建设、矛盾调解、为民服务等内容纳入重点管理事项,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推进小区党支部建设,201个住宅小区党支部脱虚向实,全部实现实体化运作,推动181名社区工作者、20名优秀居民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吸纳23名政治素质高、热心社区事务的机关单位下沉党员、159名居住地在职党员、75名物业和业委会党员为小区党支部成员。

建强党建阵地。打造社区党群服务矩阵,按照“1+N”的布局,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驿站”两级阵地建设,为党员群众提供“一体化、一站式、一条龙”便捷服务。积极盘活现有存量资源,按照“一室多用”的原则,协调利用物业办公场所、闲置用房、架空层、工会驿站等改建或扩建空间场所42个,累计建成使用小区党群驿站  201个。按照“功能相近、规范统一”原则,统一标识和制度标牌,打造集民意收集、议事协商、特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便民服务阵地。

完善运行机制。推深做实“两亮一做”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书记“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通过微信群亮身份、支部亮阵地、为民做实事,促进小区党支部功能发挥,累计收集解决群众各类诉求3000余件,实现小区党支部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原则,创新推动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交叉任职”,即由社区党组织牵头,三方相互嵌入对方组织任职,形成“双向进入、交叉履职”的协同治理模式,努力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目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122件。

坚持多方联动

打好治理“共建牌”

深化结对共建。金安区健全“街道(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构建“区领导联系包保+职能部门专业指导+联帮单位精准帮扶+街道(乡镇)重点攻坚”的立体化联帮模式,推进33家区直单位与22个社区结对、联帮34个居民投诉较多的重点小区,统筹资源联动,建立问题台账,动态跟踪调度,集中破解小区治理中反映强烈的突出难题,提升共驻共建共治质效。目前,已化解矛盾纠纷120余起、解决群众反映突出难题230余件。

建强“红色物业”。以“皖美红色物业”行动为抓手,出台《金安区“红管家”物业党建联盟建设管理导则》,实体化运作“红管家”物业党建联盟工作站,进一步促进“红管家”物业党建联盟工作站运行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推动物业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党组织组建率达100%。围绕党建联建、互学互促、纠纷调解等内容,打造“三大功能、六大平台”,推动物业行业自律,提升服务水平,引导物业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处理化解矛盾纠纷490余起。

汇聚新兴力量。创新双向赋能共治机制,依托“暖蜂驿站”“映山红党群驿站”等阵地为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歇脚休息、饮水就餐、充电上网、医疗求助等暖心服务,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熟悉地情“活地图”优势,积极引导其参与社区治理。组建“心‘新’相印”“同‘新’园”等10余个志愿服务队,推行“新就业群体+积分制”管理模式,将参与文明劝导、代买代办、收集民意、上报问题等9项服务量化积分,兑换体检套餐、餐饮消费等多种奖励。

注重资源整合

打好为民“服务牌”

强化资源管理。金安区实施资源、需求、服务“三清单”管理,梳理整合区直单位现有资源12大类53项,涵盖法律服务、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等多个项目,方便群众看“菜”点“单”。利用下沉资源建成使用百姓健身房18间、图书站40处、健身广场115个、“暖蜂驿站”146个,建设儿童乐园、瑜伽室、书画室等225间,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小区党群服务站打造成具备幼儿托育、文体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便民服务中心。

细化精准服务。全面推行“叩门行动”“民情大走访”等活动,深入了解群众诉求,优化服务供给。聚焦“一老一小”、特殊困难群体等重点服务对象,推出“定制化”服务清单,变“群众上门”为“服务上门”。针对老年群体,开展“银龄关爱”行动,组建由医护人员、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组成的服务小队,定期开展健康体检、慢性病随访等服务800余次。面向未成年人,打造“四点半课堂”“假期托管班”等特色服务品牌,联动辖区教师、大学生志愿者提供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等,累计服务青少年1.2万余人次。

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全科社工”服务,在全区择优选取部分社区开展“一窗受理 全科服务”,让社区干部“轻装上阵”,确保社区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下沉小区、下沉一线,收集诉求、解决困难,真正从“专岗专办”蜕变为“全能服务”。全面梳理社区服务事项和流程,推行“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告知、“一网通”办理的服务模式,通过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建立评价机制,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