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经验 > 正文

从“法治课堂”到“治理样本”——看攸县人民检察院的普法实践

核心提示: 这场由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参与的“检察开放日”活动,不仅是一次实地调研,更成为观察基层检察机关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窗口。

“这个模拟法庭让孩子沉浸式感受法治的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角色扮演的‘剧本杀’,更是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法治的种子!”近日,在攸县人民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省人大代表刘观云参观完模拟法庭后,对眼前的创新设计连声称赞。

与她一同受邀的省政协委员王霞,则在“攸心+”品牌成果展板前驻足良久:“把检察职能嵌入基层治理,这个小品牌做出了大文章。”

这场由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参与的“检察开放日”活动,不仅是一次实地调研,更成为观察基层检察机关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窗口。

沉浸式普法:

让法治信仰扎根青少年心田

攸县是湖南人口大县,有超8万名中小学生。如何让法治教育从“纸上条文”转变为“心中准则”呢?攸县检察院给出的答案是:打造“可触摸、能互动、有温度”的法治教育空间。

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650平方米的空间被划分为“法治宣讲区”“法治长廊”“法治互动区”等功能板块。最受欢迎的当属“模拟法庭”——学生们按照给定的“剧本”,分配好各自的角色,穿上特定的服装,即可“沉浸式”体验庭审全过程。

“法治教育不是完成任务,而是要播撒法治的种子。”刘观云边观看孩子们的法治小画展边说,“这里的每一处设计都紧扣青少年认知特点,从防性侵指南到网络安全课,既解渴又走心,真正做到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

“攸心+”品牌:

基层检察融入社会治理

如果说法治教育是守护“未来”,那么“攸心+”工作品牌则是攸县检察院服务“当下”的关键抓手。

在随后的座谈中,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刘北斗展开一张“品牌生态图”:“我们以‘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为核心,构建‘司法办案+矛盾化解+法治服务’一体化机制,形成了‘攸心未你’‘攸心她益’‘攸心解忧’‘攸心和护’‘攸心课堂’5个子品牌。”

数据是最有力的注脚:该院依托“攸心+”系列品牌,促成刑事和解44件,为400余名住院精神障碍妇女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为37名生活困难刑事被害人申请司法救助金83.6万元,走进全县30所学校,累计为上万名师生家长讲授法治课。“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检察职能从‘被动办案’向‘主动治理’的转变。”王霞评价道,“特别是‘攸心和护’,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双向奔赴:

监督与整改形成闭环

“建议建立‘攸心+’品牌案例库,定期发布典型案例,为全省基层检察提供参考”“未成年人保护要从校园延伸到家庭,可联合妇联开展‘家长法治课堂’”“进一步加强与代表委员的常态化联络,让更多人参与到检察监督中来……”调研中,两位代表委员开门见山,提出多条有针对性的建议。

“监督是最好的支持,落实是最好的履职。代表委员们对检察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既体现了对检察工作的有力监督,又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刘北斗当场表态,将逐条分析、分类落实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今后也将建立“代表委员季度联络日”制度,每两个月通报重点工作进展,并邀请代表参与公开听证、案件评查等活动,把大家的监督支持转化为推动攸县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将采取更加务实的举措做好各项法律监督工作,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

暮色中的攸水河畔,法治文化公园里,几名中学生正围坐学习展板上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这场“把脉”与“护航”的对话,将化作更坚实的法治力量,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助推基层治理迈向更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