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基层治理的基石,更是民生保障的底线。近年来,黑河市孙吴县人民法院坚守“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初心,以“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深化“四化四解四到位”实践,通过巡回审判、多元调解、规范提质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将司法服务延伸至田间地头、群众身边,用法律温度化解矛盾纠纷,以专业效能护航社会安宁,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司法动能。
巡回审判进基层,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法官到村里来办案,既解决了我们的难处,还让我们学到了法律知识,真是太贴心了!”腰屯乡河南村村民的由衷称赞,道出了巡回审判机制的民生价值。2021年至2023年间,河南村15户村民响应村委会号召,参与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却因村委会资金紧张未能及时拿到劳务报酬,这起持续多年的劳务合同纠纷让村民们忧心忡忡。考虑到涉案村民多为老年人,往返法院不便,孙吴县人民法院果断采用“巡回审判+先行调解”模式,将法庭“搬”到村民“家门口”。在充分尊重双方意愿的基础上,法院启动多元解纷机制,法官现场组织协商沟通,既向村委会厘清履约责任,也向村民说明实际困难,最终促成村委会出具明确支付计划,双方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协议。这场田间地头的调解,不仅一次性化解15起纠纷,更以鲜活案例开展普法宣传,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到司法的力度与温度。

巡回审判进基层(孙吴县人民法院供图)
情理相融解心结,司法守护暖人心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这既是传统美德,更是法律赋予的责任。年近八旬的单奶奶体弱多病,老伴去世后独自生活,四名女儿因定居外地、工作繁忙等原因未能充分履行赡养义务,母女间的隔阂日渐加深。无奈之下,单奶奶将女儿们诉至法院,期盼既能维护自身权益,也能重续亲情纽带。承办法官并未简单一判了之,而是兼顾法理与亲情,开启“法律释明+情感疏导”双重调解模式,向四名女儿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赡养义务的规定,明确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法定义务不可推卸,同时,引导她们回望母亲含辛茹苦的抚育历程,唤醒内心的感恩之情。多轮真诚沟通后,母女隔阂逐渐消融,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女儿们轮流陪护住院的母亲,每月各支付500元赡养费,并定期回家探望。法律的刚性约束与亲情的柔性呼唤相融共生,让破碎的亲情在司法护佑下重归圆满。
规范提质强效能,司法服务再升级
司法效能的提升,离不开标准化建设的支撑。为进一步规范诉讼流程、提升服务质效,孙吴县人民法院组织全体法官、法官助理及书记员,开展了67类要素式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专题培训。培训聚焦文书基本结构、填写规范等核心内容,结合民间借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等典型案例,系统讲解当事人身份信息核对、诉讼请求明确化、事实与理由陈述、证据清单列示等实操要点,针对性破解文书撰写中的常见误区。推动诉讼服务标准化、审判流程规范化落地见效,切实增强干警责任感与使命感。如今,要素式文书已在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全面推广应用,为群众提供了更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让司法公信力与群众法治获得感同步提升。
从田间地头的巡回审判到亲情法庭的温情调解,从文书规范的提质增效到多元解纷的机制创新,孙吴县人民法院始终把群众需求放在首位,让法律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