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敦煌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党建为引领,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从思想建设、机制创新、队伍优化、法治保障、德治涵养、自治筑基等多维度发力,构建起“党建红+治理优+乡风美+服务实”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全面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强化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治理“红色根基”
始终把党的建设摆在乡村治理首位,通过强化理论武装、创新党建载体、建强战斗堡垒,为乡村治理注入“红色动能”。
一是理论武装强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及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第一议题” 制度。将学习教育与纪律建设、作风建设、中心工作深度融合,高质量举办镇村干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乡村治理骨干等主题培训班6期,覆盖干部千余人次,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二是班子建设提能力。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优化村“两委”班子配置,通过“一述三评四问”机制调研56个行政村班子运行情况,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112名、后备干部383名。推行“双培双带”(将党员培养成致富骨干、致富骨干培养成党员),培训村干部376人次。目前村党组织书记中大专以上学历超九成,46 岁以上占比 41.07%,队伍专业化、年轻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是载体创新激活力。以“党建+”模式破解治理难题,创新“田间课堂”“云上党建”等载体,打通政策落实“堵点”;新建1个乡镇周转房、2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改造提升2个村级阵地,升级乡镇“五小工程”,让党组织成为服务群众的“主阵地”。严格抓好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2025年通过 “县级领导联系、第一书记驻点、部门帮扶”的“四个一”包抓措施,完成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转化升级,全面夯实乡村治理的组织基础。

健全治理体系,构建“三治融合”新格局
坚持法治、德治、自治协同发力,让乡村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一是以法治为保障,守好公平正义底线。建强法治队伍:推进“1 名村(居)法律顾问 + N 名法律明白人” 行动,培养“法律明白人”538名、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49 户,31名律师与10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下沉56个村,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今年来,全市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2件,解答法律援助咨询300余人次。深化普法宣传:开展“法律进商户、进农家”活动 200 余次,组织民间自乐班、普法志愿者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2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完善纠纷化解:以“党建+网格+联系户”为抓手,吸纳党员骨干、退休村干部等力量参与调解,累计化解矛盾纠纷 1384 件,涉及金额 980 余万元,调解率100%。建成转渠口镇、月牙泉镇2个镇调解工作室,开展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和司法协理员试点,招聘首批司法协理员10 人,筑牢基层稳定防线。
二是以德治为引领,涵养文明淳朴乡风。强化价值引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庭院会、“田间课堂” 等宣讲 93 场次,培育“理响敦煌”院落恳谈、梨小宣等宣讲品牌,升级打造“莫高讲堂”“堡子新声”等宣讲示范点,组织道德教育活动400余场次,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规民约与日常生活。选树先进典型:实施“德润敦煌”道德实践工程,向上推荐“身边好人”8 名,杜永卫入选第二届“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在公共场所设置模范宣传公益广告等3000余处,在文明敦煌、掌上敦煌APP等平台开设“德润敦煌”专栏,刊播转载先进事迹2000余条,营造“学榜样、做榜样”的氛围。推进移风易俗。打造“和风敦煌‘易’路有你”工作品牌,积极探索“一所一特色、一站一亮点”模式,培育“典靓乡村”“莫高礼好”“贤润桑梓”等文明实践品牌,围绕品牌开展活动300余场次,利用新媒体推送相关内容7000余条,创作《王婆说媒》等主题作品10余部。
三是以自治为核心,凝聚共建共享合力。制定《敦煌市定聘迎娶礼仪流程规范(试行)》,对56个村“一约四会”完成修订工作,将彩礼标准、婚宴标准等,通过自治商定形式,纳入村红白理事会章程。组建婚姻劝导队和志愿服务专业队60余支,全媒体开展多种形式主题宣传,累计浏览量达50余万次。组织公益相亲活动4场次、七夕集体婚礼1场次,进一步掀起树立新时代文明新风尚的新热潮。自专项整治开展以来,累计简办红白事86起,为群众节约费用100余万元,耍排场、搞攀比、好面子已然成为“过去式”。
聚焦服务保障,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坚持“民生为本、建设为基”,把服务群众、改善环境作为乡村治理的落脚点,让群众共享治理成果。
一是优化民生服务,传递“治理温度”。全面开展社会救助、养老、儿童关爱等服务,举办活动82 场,投入资金 45 万元,惠及群众 2551 人次;开展健康宣传活动 31 场,受益 1788 人次;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围绕节日节点组织活动 20 余场,惠及老年人500 余人次。敦煌市心理卫生协会提供心理服务130余场,缓解 1500 余人次心理压力,让服务覆盖 “一老一小”、延伸“方方面面”。
二是推进乡村建设,擦亮“宜居底色”。整合衔接资金、以工代赈等各类资金1.5亿元投入乡村建设,创建“一镇五点”示范点 40 个、“五点一村”综合示范村8个;打造以莫高、阳关两镇为核心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带,扶持“敦煌宿”品牌上线运营 70 家,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开展全域无垃圾攻坚行动,投入资金 1112.5万元,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改造 80 座,督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82轮次,整改问题1463个;稳妥推进农房改造 370 户,对3个集中建居点投资 518 万元配套基础设施,让乡村“颜值”“气质”双提升。
三是加强人才支撑,激活发展动能。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健全完善人才招引、培养、管理等体制机制。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3 批次,引进教育、卫生、农业等领域人才 23 人,补充8名农民技术员,动态完善乡村产业人才信息库 132 人。发放各类人才补助378.12万元,邀请20余名国内专家开展指导服务580余人次;建成 3 所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选派 180 名科技特派员开展“三农”培训 450 余场次,覆盖 1.4 万人次,让干部懂治理、农民会发展。为乡村治理夯实人才根基。


下一步,敦煌市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农业农村工作重点,持续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