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基层治理的 “暖心密码”:“12334+” 她行动

核心提示: 科右前旗妇联将持续优化“12334+”工作法,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细化工作举措,推动试点经验向全域延伸,让“她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释放更大效能。

科右前旗妇联以“12334+”基层治理工作法为抓手,构建分级体系,将妇女儿童维权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让服务扎根基层末梢,用巾帼智慧书写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答卷,自推行“12334+”工作法以来,全旗共入户排查婚恋纠纷隐患1487次,排查化解婚恋矛盾10件,监控重点人16人,实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实现源头排查、就近化解。

一、“1 核引领” 筑阵地,三级联动织密网

以综治中心为核心阵地,依托其平台优势,推动“12338”维权服务中心与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率先入驻旗级综治中心,同步实现14个乡级维权服务中心及婚调工作室全覆盖。服务触角向下延伸,搭建 257 个村嘎查社区级婚调点,注册调解员1367人,构建起“旗、乡、村”三级联动的婚姻家庭矛盾化解体系。

二、“2 类包联” 破难题,试点先行创特色

为提升治理效能,旗妇联明确俄体镇、满族屯满族乡为试点乡镇,实现嘎查村(社区)包联全覆盖,形成“品牌化 + 本土化”两类特色包联模式。

俄体镇“品牌化”包联:严格落实“一村一委”包联机制,为每个村配备1名专职妇联执委驻点负责,同时依托“法律明白人”队伍,创新打造“明白姐姐说‘法’”宣传品牌。针对农村常见的婚姻家庭纠纷、妇女权益保障等问题,采用“案例 + 法条”的通俗方式,通过入村宣讲、微信群“每周一法”专栏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传,让法律知识走进村民生活。

IMG_256

满族屯满族乡“本土化”包联:结合地域广阔、牧户分散的实际,创新融入“守望草原巡防队”“马背上妇联”“铁姑娘”等本土队伍力量,采取“定期走访+线上响应”“集中服务+上门代办”相结合的模式,破解地域分散服务难题,确保服务无死角。同时建立“需求收集——资源对接——服务落实——效果反馈”闭环管理台账,切实提升包联服务精准性与实效性。

IMG_257

三、“3 项发力” 聚巾帼,多维服务显担当

通过三项精准举措,推动巾帼力量深度融合基层治理,擦亮“她服务”底色。

当好平安“守护者”:组建15支“平安妈妈”管护队,吸纳 251 名志愿者化身矛盾“调解员”,凭借女性细腻敏锐特质,排查化解婚恋矛盾纠纷;同时化身普法宣传员,通过踩街入户、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反家暴、科学饮酒等宣传190场次,惠及群众4万余人次;还主动配合综治中心开展婚恋矛盾排查、隐患预警,成为基层矛盾化解的“柔性”力量。

IMG_258

当好家庭“服务员”:招募189名“爱心阿姨”,结对帮扶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散居孤儿、留守儿童等335名特殊群体,下沉网格为留守妇女送关怀、为困境儿童点亮成长希望,用贴心服务,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IMG_259

当好家风“引领者”:围绕家庭家教家风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实施“心润北疆 家育未来”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成长计划、“爱驻家・社区行”家庭教育宣导员进社区等特色活动26场次,联合兴安盟建国饭店开展首届婚礼文化节,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家庭观;同时,打破地域局限,积极链接区外资源,开展“爱传万家・家校社共育未来”专项服务9场次,覆盖2460余人。此外,依托“妇女之家”“家长学校”“儿童之家”两大服务阵地,将家风建设融入日常服务:通过专题讲座、经验分享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家风家训宣传宣讲 30 余次,覆盖1000余人次,以家庭“小和谐”汇聚基层治理“文明沃土”。

IMG_260

四、“3 步处置” 解纠纷,闭环管理提效能

针对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三步处置”高效化解办法,让矛盾化解有温度、有力度。

第一步:排查预防“早发现”:依靠“平安妈妈”管护队常上门、村嘎查婚调点随时听,常态化排查矛盾、捕捉风险,建立动态更新的风险台账,坚决不让小问题拖大。

第二步:分级处置“开方子”:对矛盾纠纷预判定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等级,联合公检法司相关部门调解,宣讲法律法规,并持续跟踪直至降为无风险,确保矛盾彻底解决。

第三步:常态跟进“暖身子”:纠纷化解后,为当事人安排心理咨询师疏导情绪,后期定期回访,如某家庭矛盾化解后,经回访当事人状态越来越好,形成“排查 -调解-疏导-回访”的治理闭环,真正把温暖送到心坎上。

IMG_261

五、“4 维联动”补短板,多元协同强根基

为破解基层治理专业短板,通过“四维联动”完善治理格局。一是专业支撑联动:链接法律援助中心、白桦女律师团,创新制作普法短视频多渠道推送,填补专业服务空白;深化与法院、司法、卫健等部门合作,通过反家暴宣传周开展主题活动,建立告诫书、保护令案件跟踪回访机制,形成“问题共解、责任共担”的工作合力。二是能力提升联动:建立“1+N”结对帮带机制,由旗妇联干部指导试点乡镇工作,常态化开展专题培训,实现“一村一名妇联法律明白人”,夯实基层服务能力根基。三是经验推广联动:总结俄体镇、满族屯满族乡试点经验,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模式,为“12334+”工作法全面推广筑牢基础。四是服务优化联动:持续优化包联机制、宣传形式与纠纷处置流程,推动“12334+”工作法不断适配基层治理需求。

下一步,科右前旗妇联将持续优化“12334+”工作法,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细化工作举措,推动试点经验向全域延伸,让“她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释放更大效能。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