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马鞍山市当涂县立足实际,精准发力,深化践行以“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为主要内容的“六尺巷工作法”,通过健全治理体系、建强治理队伍、涵养邻里文化三项举措,突出颜值担当“和美”、乡风治理“和谐”、文化涵养“和善”,共绘和美乡村新画卷。
党建领事、网格管事 激发和美乡村活力
“以前,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都要提前二十分钟出门,晚上孩子们还得步行半个多小时到家。现在停车场修建好了,校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孩子上下学方便多了。”当涂县黄池镇福光村南湾组村民潘超花笑着说。
去年9月,福光村的村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得知南湾和中社两个村民小组上学的孩子为乘坐校车还得走两公里路。村党支部书记王征华主动领办了修建“袖珍停车场”项目,经过多次实地走访调研,选址并制定了校车停靠方案。通过与村民协商,利用村民家门前广场及闲置空地拓宽并铺平路面,让孩子们上下学更加安全便捷。
一个个“小项目”,承载的是“大民生”。当涂县构建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的责任体系,全面实施“书记领办项目”。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居)民代表大会,包保村干部、网格员入户走访等方式,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整治、道路硬化等重点难点问题。全县各级党组织书记领办项目208个,项目完成率达98.08%。积极推行网格微治理、微服务,设置专职调度员4名、城区专职网格员130名、农村网格员722名,强化线上线下事件的调度处置。依托“平安马鞍山”平台,构建起案件“受理、分派、督办、反馈”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体系。目前,全县网格员入户走访2万余次,受理网格事件6万余件(次),办结率达99.14%,处置满意率达100%,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
多元解事、群力防事 擦亮和美乡村底色
“自从有了巡逻队,村里治安变好了,矛盾纠纷少了,我们的安全感更高了……”提起“太平卫士”巡逻队,当涂县大陇镇村民王小会竖起了大拇指。
当涂县依托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将全县的村、社区、居民小区的巡逻队伍进行有效整合提升,建立了“太平卫士”队伍,吸纳来自法律、卫生、教育等领域政治素质高、专业素养强的专业人才加入,并充分发挥村(社区)干部、村(居)民组长、网格员熟悉本地情况的优势,针对文化广场、沿街商铺、“九小场所”、监控盲区等加大巡逻力度。
“‘太平卫士’是我们丰富‘六尺巷调解法’内涵和外延的重要举措,旨在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基层治理的最小支点。”当涂县信访局局长魏晶晶介绍。
今年以来,“太平卫士”巡逻队共开展治安巡逻2万余人次,上报风险隐患苗头线索500余条,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早。“太平卫士”巡逻队组建后,全县各类警情同比大幅下降。
群众说事、礼让和事 滋养和美乡村民风
近日,在当涂县护河镇青山村,两位村民因鱼塘承包归属权产生了矛盾,随后他们相约来到“倾心”工作室寻求帮助。调解员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耐心疏导,双方最终握手言和。
“我们做群众的调解工作,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找到双方的矛盾症结所在。通过释法明理、逐个说服的方式,让当事人能够心平气和地走出工作室,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倾心”工作室调解员王凯感慨地说。
今年以来,当涂县不断畅通说事议事渠道,让群众事“有处说”“随时说”。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组建政策讲解、综治调解、移风易俗等特色志愿服务队,做好各项政策的宣讲员、各类矛盾的调解员、群众心里的话事员,实现“村上事群策群力、群众事帮忙搭手”。目前,全县实名注册志愿者超12万人,志愿服务团体达413个。
此外,当涂县还将“六尺巷”典故中“和为贵”“谦和礼让”文化融入村规民约、文化墙,定期评选“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家庭”等典型,引导村民向上向善。建立“积分超市”,将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积分兑换制度,引导群众以善行换积分、以积分“得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