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践与经验 > 正文

“大国基理”的温州实践

陈晓维是龙港市联益线束胶粘带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目前,该企业正在加快推进 “彩虹大道工贸智造厂房改扩建项目”,摆在面前的一系列待办手续令她焦虑。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应建防空地下室的民用建筑项目报建审批……然而,当她来到龙港市政务客厅办理这些业务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她喜出望外。“项目三个阶段的手续办理,只花了7个工作日。”

池长峰/摄

这份惊喜,源于龙港“撤镇改市”带来的改革成效。2019年9月25日,龙港撤镇设市,龙港市正式挂牌成立,由此成为全国第一个不设乡镇和街道的新型县级市,实现了从小渔村到农民城、从农民城到产业城、从产业城到撤镇设市的历史性跨越。

之所以“镇改市”,正是因为龙港在发展进程中陷入了“成长的烦恼”——即镇级体制机制逐渐无法与日渐庞大的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匹配。

为了破解“人少事多”的困境,化解“小马拉大车”的矛盾,龙港化“繁”为“简”,探索走出了“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的综合改革新路子,也总结出了一套“不建机构建机制、不坐机关坐社区、不靠编制靠智治”的独家解法。

池长峰/摄

怎么建机制?龙港持续深化大部制改革,对体制机制、组织架构进行系统性深层次重塑,构建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县域行政运行体系,实现了40%的行政资源承接100%的行政职能。比如“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把涉及7个部门的1146项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划转至龙港市行政审批局,率全省之先推出“一窗通办”新模式,让老百姓“只进一扇门、只盖一枚章”。

怎样“坐社区”?龙港在市和社区之间建立出了更精简、更高效的新型关系,即推行“市管社区”扁平化改革,让社区书记直接向龙港市委书记汇报工作,社工“零距离”对接市局……今年以来,龙港通过社区联合党委“党建统领”,市领导和部门捆绑社区,社会组织、企业、乡贤、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多元共治”,实现了80%以上的基层问题和群众需要的服务在社区这个层级得到解决,完成了服务好48.5万常住人口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何实现智治?龙港选择把数字化作为破解“人少事多”“乡镇缺层”等难题的“船”和“桥”,以“数”辅“人”,敲开现代化治理大门。全域实行 “一网统管”,广泛拓展信息来源,打通各类监督议政平台,率先实行110与12345话务并轨,确保市级指令直达社区、贯通网格,“组团服务”形成闭环联动处置机制。

经过三年探索,龙港先后形成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张清单转职能”“一张智网管全域”等“十个一”改革成果。前不久,龙港改革探索入选中国改革典型案例,新型设市模式、优化创新城市治理、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等经验做法获得中央深改办、国家发改委肯定推广。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龙港的先行先试也是温州开展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的缩影之一。坚守改革为民、改革惠民的初心,近十年来,温州聚焦基层治理之困,求解基层治理之策,创新基层治理之路,为群众带来了更多改革红利、发展红利。

每月15日,是龙湾区海滨街道的“凉亭议事日”。每到这天,街道、村两委干部就会在凉亭里收集群众民生问题,听百姓言,解百姓难。正是得益于“凉亭议事”,一个长达20余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出现破冰:海滨街道累计有20多万方“三产指标”未落地安置,群众在连续好几期的“凉亭议事”活动上都提到此事。针对这个问题,海滨街道高度重视,向上争取,并自2021年11月底起,启动三产指标置换富余房源(现房)摸文认购大会,早日圆村民安居梦。“老难题终于解决了,现在我们住上了新房,点亮了新生活!”海滨街道蟾钟村村民李新金说。

深入基层、俯身倾听,党员干部不再坐在办公室里“拍脑壳”想问题,从“议事,‘亭’好”到“议事,挺好”,“凉亭议事”让海滨街道有了为民办实事的金钥匙,让“小治理”成为基层治理的大能量。当下,温州正全力开展党建引领“共享社·幸福里”建设,统筹推进小区事务共办、阵地共用、多元共治、资源共享,全面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居民生活共同体、基层治理新格局,以共建共享,解锁“幸福密码”。

2020年年初,一场与病毒争分夺秒赛跑的防控战正式打响。“银泰世贸店”一度是温州疫情防控的“风暴中心”。1月22日,第一名在银泰世茂店工作的确诊病例出现。在关停商场的同时,温州紧急寻人,通过大数据排查研判,最终在10万人中精准锁定28例确诊患者,用最短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助力温州跑出“战疫”加速度。

在温州,各类数字化手段已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在市域治理体系激起朵朵浪花:未来乡村智治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和智慧健康站,已逐渐成为温州未来乡村的标配;全市首批70个多跨场景重大应用“一本账”正式推出,聚焦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五大系统,统好管好项目“一盘棋”……近年来,温州不断推进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城市大脑“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

源头花漫处,踏石问轻舟。每到周末,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的来客便络绎不绝。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小静的带领下,源头村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蜕变,“花漫源头”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乡村振兴的样板村。如今,她带头组建一支“共富娘子军”,成功带动村里200余名妇女参与创业致富。

一个村社要想发展好,离不开坚强有力的“主心骨”。温州全面实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村社组织任期由3年变5年,切实把过得硬、打胜仗、能带富、会服务、善治理的优秀人才选配到“一肩挑”的岗位上来,打造一支带领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温州基层铁军,构筑好基层社会治理“桥头堡”。去年,温州30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乡村一线,献智献技,服务乡村,努力让每个农民在通往共同富裕的路上“不掉队”。

陈晓彬/摄

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改革探索的“最先一公里”。温州多措并举,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推动这“一公里”走稳走实,为“大国基理”提供鲜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