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百强案例 > 案例展示 > 兰州市 > 正文

新安社区“振兴工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案例

一、背景和起因

新安社区位于兰州新区中川园区东北部,辖区总面积约为12.26平方公里,居民小区有城投保障房A、C区,小区住户主要为新区本地拆迁安置居民,辖区有3879户、12859人,80%的为拆迁安置小区,60岁以上老年人1200余人,原有建档立卡户450余户,残疾人56人,特殊家庭153人。    

2014年随着兰州新区的开发建设,一个个企业落地新区,成为新区发展的经济增长极的主力军,成为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和主引擎。新安社区作为一个拆迁安置为主的社区,深刻感受到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解决拆迁安置居民的就业问题成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许多村民都因拆迁入住了楼房,原来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就业成为他们的大事,随着大量人员搬进社区,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有的家庭积蓄少,有的劳动力缺技术,有的没稳定收入……虽然通过拆迁安置解决了群众的安居问题,但这些群众原本依靠原来的“一亩三分地”能够维持温饱,现在拆迁安置到集中小区,远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果林,进入社区后,如果无业可就,就会成为“住在楼房里的贫困户”。社区通过不断入户和调研发现,新安社区老年人居多,特别是在家看孩子、闲暇老人居多,一天无所事事,都在犄角旮旯里聊天晒太阳,另外,社区辖区企业较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加工产品时大部分工序需要手工完成,大多采取以件计酬,对工作时间、场所限制不严,具有工人上手操作快、管理相对松散的特点,非常适合需要照顾家庭、不能外出打工的妇女完成。新安社区率先试点建设“振兴工厂”,使“社区小工厂”成为“乡村振兴和就业扶贫大产业”。“社区+工厂”的模式为新安社区在拆迁安置后如何稳得住、可发展、增动能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二、做法与经过

(一)借力打力,开创拆迁安置就业渠道,催生就业增收新安模式”2014年随着兰州新区的开发建设,一个个企业落地新区,新安社区作为一个拆迁安置为主的社区,深刻感受到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解决拆迁安置居民的就业问题成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许多村民都因拆迁入住了楼房,原来的农民失去了土地,就业成为他们的大事,新安社区先后入户3879户,累计让12522人搬进新居。社区通过不断入户和调研发现,辖区企业资源优势丰富,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社区主动对接企业,多次沟通,最终引入辖区服装加工企业锦衣圣服装有限公司到社区,社区与企业合作,开展纳鞋底业务工作,同时考虑能把居民们的各类手工艺品能够销售出去,与辖区企业新华互联网电脑学校合作,开展线上直播带货方式,销售居民的手工艺品。通过引入两家企业共同入住社区,为辖区有劳动力的居民提供一个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新渠道。“社区+工厂”的模式不仅实现了“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还有效解决了“三留守”等社会问题。

(二)整合资源,搭建“线上+线下”就业平台, 打造就业“社区经济”新名片。新安社区结合社区拆迁安置居民多的实际,积极响应解决就业民生问题,通过挖掘辖区网络资源、人力资源、宣传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社区,创办以家庭手工业为主要业态的“振兴工厂”,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成功探索出一条“家门口就业式精准扶贫”新路径,奋力打造新区“社区经济”知名品牌。“振兴工厂”分为两部分,一是手工艺创作平台,主要为主要为有手艺的残障人士和居民提供平台,通过快手和抖音直播宣传,线上完成购买,为特殊人群创收;二是社区联动辖区锦衣圣服装公司,通过引入服装厂纳鞋底业务,集中开展纳鞋底工作,进而为居民和特殊人群增加收入。主要特色是由社区的老人和残疾人制作的中华传统手工艺品将在直播间展示、售卖,有精细的剪纸,精美的刺绣品,还有十年功底练就的人物蛋雕商品。“振兴工厂”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打造社区为特殊人群创业增收新平台、新典范。

(三)凝心聚力,以妇联为主阵地,促进“振兴工厂”落地生根,见成效。截至目前,新安社区在妇联的发动下,“振兴工厂”已经有60余妇女参与其中,经过前期培训纳鞋底的技术,目前全部上手开展制作,“振兴工厂”是由社区组织,联动辖区企业资源和宣传资源,为辖区残障人士、闲暇人员等特殊人群搭建就业孵化平台,社区主要负责资源联动和销售工作,为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社区针对孵化的社会组织,自主申请成立了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平台积极吸纳辖区残疾人、老年人、困难人群到工厂就业,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家门口灵活性就业。

三、成效与反响

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工厂期间,52岁的俞万芳在社区“振兴工厂”上班,按照纳鞋底速度,平均月工资1200元,虽然比在外打工赚得少一点,但下班就能回家,还能完成接送孩子任务。以前在外打工只有春节时才能短暂的回家几天,还是在家门口上班好。与俞万芳一样,新安社区有一大批拆迁安置群众,因为年龄超过60岁的居多,很多单位都不会招录他们了,这一部分群体,社区搭建平台,联动辖区资源,为这部分老人解决了闲暇之余有事可干且能增收的好路子。他们在社区工厂上班,拿上了相对稳定的工资,过上了红火的日子。许多贫困户,残疾人也因此实现了“一人进厂、全家幸福,当月进厂,当月收入”的预期目标。

截至目前,“振兴工厂”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有41人参与其中,经过前期培训纳鞋底的技术,目前全部开展制作,累计吸纳农民工41人,收入累计6.75万元,最高每人增收约1500元,最低每人300元。新安社区“振兴工厂”已步入正轨,线下每月完成1500双鞋底制作任务量,每月增加1.6万元收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可以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当前,新安社区将继续加大“振兴工厂”的带动效益,在新区范围内寻找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社区搭建就业平台,同时全力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发展毛绒玩具、服装手套、手工艺品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区工厂+生态旅游”新模式,借助社区工厂开发旅游商品等新兴商品,不断延伸新社区工厂产业链条,让新安社区“振兴工厂”成为新安人发家致富的“梦工厂”。

四、探讨与评论

破解城市社区,特别是拆迁安置社区搬迁后如何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的问题,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有效平台,实施“就业孵化工程”,以社区治理相关企业元素融合推进,以合作社为依托,创建家门口灵活性就业新模式。通过“振兴工厂”社会治理案例,一是探寻社区真实需求,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接地气开展服务,如通过伙伴团队深入社区开展调研以探寻社区居民之需,提供更精准化、更精细化的服务;二是注重社会力量有效参与,社区工作需要社会组织不断孵化各类社会组织,且培育为一个高级社会组织转为公益性和功能型社会组织,通过社会组织管理各类工厂事务;三是注重资源整合的积极作用,社区要充分了解社区内各类资源,包括人文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通过了解资源、对接资源、整合资源、共赢资源,切实把优质资源引入到社区,在共治共享共赢前期下,打造各类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品牌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