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锚定全会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4455”综合治理新模式,以党建为魂、联动为脉、数字为翼,将全会精神转化为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惠民生的生动实践,让治理效能直达基层末梢。

走进区信访局受理区,“一厅四室”功能分区一目了然。这正是“4455”模式中“四个层面找问题”的首个落点:依托信访接待发现问题。按照“一厅四室”标准,规范化建设的综治中心科学设置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等办公区域,将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信访等8个部门设为常驻部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退役军人等9个部门设为轮驻部门,严格“来访必登”“全要素登记”,真正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据了解,该办公区是在原综治中心阵地基础上,依托区信访接待中心协调打造的600平方米规范化空间,融合线上服务平台与线下实体窗口,推动信访接待、矛盾调解、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等多项职能集中进驻、高效联动。


此外,区综治中心还搭建了12345热线、全科网格APP、抖音留言等“六种渠道”,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构建起覆盖全面、响应迅速的为民服务新格局;按“划细划小”原则,划分农村网格681个、城市社区网格10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专属网格247个,1142名网格员化身“民情观察员”,通过“敲门”行动、日常巡查掌握辖区治理信息,借助2156处视频监控点线上巡查,实现突发事件及时预警,让群众足不出户也能便捷反映问题,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为破解治理难题,区综治中心以“4455”模式中的“四步联动”统筹机制推进处置。整合62个职能部门力量,签订《确权责任书》,在此基础上建立“六步闭环”处置流程;联动社会组织组建心理服务团队,开展“六进”活动化解苗头性风险;针对复杂矛盾纠纷,横向联动人民、行政、司法三大调解中心,纵向贯通区乡村三级调解体系,“五老人员”“乡贤代表”“法学专家”等成为调解主力军。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问题11241件,处置率达98.6%。

“五项机制”为治理聚力,“五大系统”为效能提速。中心建立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等机制,设立20万元举报奖励资金,通过“13710”督办机制确保问题“件件有回应”;紧急求助、人脸识别、森林防火等智能系统,让治理更具科技感。作为“五大系统”之一,主城区学校已部署30个紧急求助系统实现一键报警;林区12个热成像摄像头,24小时守护生态安全。区综治中心技术科科长陈相科介绍:“我们综治中心依托现有智能设施,完善基层治理智慧调度平台,逐步形成‘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智能指挥系统,突发事件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如今的上党区,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矛盾化解渠道更加畅通,治安环境更加和谐稳定。“今后,我们将持续推进区、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持续深化‘4455’治理模式,不断提升规范化、智慧化水平,优化‘一站式’服务平台功能,深化‘接诉即办’工作,实现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书写上党答卷。”区综治中心办公室主任杨进平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