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烟台市芝罘区探索“两库一链”闭环机制 构建多方共治基层治理格局

核心提示: 烟台市芝罘区创新构建社区需求库和社会资源库双向链接的“两库一链”机制,着力破解基层治理中的资源整合难、供需匹配难、力量协同难、持续发展难等深层次问题

烟台市芝罘区创新构建社区需求库和社会资源库双向链接的“两库一链”机制,着力破解基层治理中的资源整合难、供需匹配难、力量协同难、持续发展难等深层次问题,建立服务可持续、参与可持续、运转可持续的资源链接体系,全力赋能基层治理,打造基层治理的“芝罘模式”。

实验主题

党建引领强引擎·多方共融促治理

主要做法

精准摸排,构建分类清晰、动态更新的社区需求库。以全覆盖、动态化、精准性为导向,打通“网格+平台+协商”三维需求收集渠道。网格走访察民情。依托网格员常态化走访机制,每季度对小区居民、辖区商户走访一遍,面对面了解养老、托幼等急难愁盼问题,建立民情台账,做到“一楼一册、一户一情”。线上平台集民意。全域推广“有事找支部”工作法,在楼栋内张贴“支部码”,安排党员志愿者指导居民扫码向小区党支部反馈需求,社区每天安排专员对居民需求进行分类梳理。民主协商聚民识。健全“阳光17议”民情议事协商机制,社区党组织每月17日组织党员、居民代表、律师专家等围绕核心争议问题开展围坐共议,收集各类民生关键议题160余项。通过三维路径,系统梳理形成教育、医疗、司法、文体、科普、金融、其他7大类社区需求清单,累计摸排各类需求1539条。

IMG_256

网格员深入居民家中开展入户走访,了解居民急难愁盼问题。

系统聚能,打造三级联动、多元赋能的社会资源库。建立社区挖潜—街道整合—区级统筹三级资源整合机制,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社区层面挖潜力。依托常态化摸排,动态掌握辖区商户、居民骨干等资源情况,建立资源台账,分类整理自用资源与共享资源,推动成立“能人工坊”,组建志愿服务队,激活社区内生力量。街道层面重整合。甄别归类社区上报资源,统筹拓展街道级合作资源,引入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资源等,形成街道共享资源库,推动资源跨社区高效配置。区级层面强统筹。归口整合街道上报资源,建立全区统一的资源信息库;依托“两新”工委会议等行业会议,现场推介合作路径,招募优质资源方;通过区级融媒体发布资源招募令,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加入,构建起多层次、高质量的资源供给体系。截至目前,社区挖掘资源520项,街道整合资源623项,区级链接资源主体300多个、服务资源914条。

双向匹配,形成高效响应、闭环运行的资源供需链。创新“分级处理、双向对接、多元落地”的供需匹配机制,推动资源与需求高效对接。推动需求分级高效流转。将社区需求划分为社区自行解决、街道协调解决、区级统筹解决三级,设计“双向互联、分流匹配、逐级上报”的工作流程,推动各类诉求有序上传、高效转办,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推动线上线下双轨对接。线上依托供需对接数字信息平台,每月发布社区需求和社会资源,推动资源与需求即时匹配、自愿认领;线下常态化开展“善治芝罘·十二月荟”供需对接会,每月由街道轮值承办,围绕中医、亲子教育等主题举办专题双选会,组织资源方与社区现场洽谈,推动《合作意向书》集中签署,实现服务资源批量落地社区。推动场景打造项目落地。围绕社区同类需求,统筹区级链接资源,构建幸福工坊、幸福聚场、幸福喜阅、幸福食光、幸福基金等14个社区服务场景,协调部门领题推进,开展一批接地气、有温度的服务项目。推动专业力量融入治理。推行“专业社工+志愿服务”模式,成立志愿服务联合会,整合辖区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7000余场,培育优质项目100个,支持“齐鲁和谐使者”、“双百计划”人才领办创新项目30余个,有效构建政社协同、多元参与的生态体系。推动多维评价体系构建。邀请高校专家团队,设计“社区与资源方双向合作满意度”“居民群众满意度”“第三方专家评价”等多维评价体系,涵盖资源匹配精准度、服务响应及时性、资源利用效率等评价指标,对配对项目开展综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至社区、资源方以及各相关部门单位,作为优化合作方式、提升服务质效、实施激励表扬的关键参考。

IMG_257

芝罘区开展“善治芝罘·十二月荟”“一站式”供需对接会,现场汇集217家资源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项目800余项。

多维支撑,筑牢体系健全、持续有力的社区保障网。从组织、人才、资金、宣传四维发力,为治理创新提供坚实支撑。组织引领,筑牢治理轴心。将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创建列为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建立“区委统筹、部门协同、街道推进、社区受益”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健全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联动机关、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推行“双报到”单位、志愿服务、行业资源、社会组织“四进小区”机制,形成党组织统筹协调、社会力量协同联动的工作格局。育引并举,建强人才智库。开展“聚光·赋能”、“耀光·破茧”系列培训活动,加强社区工作者培训,建立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和全科社区工作者“双通关”体系,提高社区工作者专业社会工作和全科服务能力;积极与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现场指导3次,举办研讨活动4次。多元筹资,强化资金保障。在省级引导资金基础上,区级配套5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实验区工作;建立社区慈善基金,依托“幸福工坊”增强社区自我造血能力;开展重点项目发包评审会,拨付项目引导资金142万元,支持社区自主链接资源开展治理品牌项目建设。多维宣传,扩大品牌效应。定期编发实验区工作简报,在“芝罘湾畔”等媒体平台开设“善治芝罘”、“百社百品”宣传专栏,宣传推广实验区创新做法;编制《基层治理经验案例汇编》等实用化、标准化工具资料,全方位展现“善治芝罘”的创新模式和显著成效。

创新成果

系统构建“两库一链”治理机制,实现供需匹配的闭环运行。立足芝罘区治理实际,系统构建了“两库一链”运行机制。该机制以需求摸排为基础,实现民情动态全掌握;以资源整合为支撑,推动治理力量系统聚合;以双向匹配为核心,形成“分级响应—双轨对接—服务落地”的完整闭环。通过机制化设计、流程化运作、场景化落地的制度安排,有效解决了传统治理中资源沉淀、需求悬空、服务碎片化等问题,推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从“碎片运作”向“系统治理”的深刻转变。

推动制度机制多维创新,重塑基层协同治理生态。在制度层面实现了三方面突破:一是建立“三级联动、多元赋能”的资源整合制度,打破行政层级和条块壁垒,推动资源在区、街、社区之间高效流动与配置;二是创新“分级处理、双向对接”的需求响应制度,明确社区、街道、区级三类主体的责任边界与协作路径,形成“小事不出社区、难事街道协调、大事区级统筹”的治理格局;三是构建“场景驱动、项目运作”的服务落地制度,将抽象需求转化为具体服务场景,以项目化方式推动服务精准投放、资源批量落地。这些制度共同构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操作系统。

聚焦民需实现精准破题,提升群众获得感与治理效能。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治理资源与居民需求在基层一线深度融合。通过“两库一链”机制,有效回应了居民群众在养老、托幼、教育、医疗等领域的高频民生关切。在制度保障下,形成了“幸福工坊”、“芝福行”等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服务品牌,构建了政社协同、专业力量与志愿服务互补的治理共同体。该机制不仅提升了诉求响应速度与服务落地质量,更增强了居民参与感、获得感和社区认同感,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扎实的实践支撑。

IMG_258

通过“两库一链”机制,芝罘区福悦社区联合烟台市冰上运动中心开展学生冰上运动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冰雪运动魅力。

实际成效

“两库一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线上,通过搭建数字化供需对接平台,实现资源与需求的精准匹配和高效链接,有效缓解社区资源结构性短缺问题。平台运行以来,已完成7轮供需对接,累计成功匹配1427项,逐步形成“社区需求即时发布、社会资源迅速响应”的良性互动机制。线下,打造“善治芝罘·十二月荟”品牌,采取“部门联动+街道轮值”双轨模式,每月常态化组织开展线下供需对接会,目前已围绕教育、医疗等主题开展7期,链接市、区两级“双报到”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主体217家,目前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项目800余个。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互为补充,实现供需匹配全时全域双覆盖、线上线下融合互补的服务供给新格局。

人才队伍实现“内育+外赛”双收。通过系统化“内育”,夯实人才根基。构建区、街、社区三级联动培育体系,开展系列品牌培训,覆盖超2000人次,推动社区工作者持证率提升至66.75%。高标准建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学院,挂牌“百姓晓燕”书记工作室,联动4所高校30余名专家,共建“田野课堂”教学实践基地,推动理论赋能与实践练兵深度融合,持续强化基层治理人才支撑。通过实战化“外赛”,淬炼专业硬核。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干,举办区级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积极搭建能力展示与实战检验平台,推荐4名优秀选手代表烟台参加山东省首届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大赛,荣获团体一等奖及个人二等奖。

治理氛围实现“多元+品牌”并举。在多元参与方面,通过系统打造“幸福场景”、培育“芝福行”志愿服务项目等举措,吸纳了全区65个部门单位、70余家中小学校、3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扬帆公益发展中心等一批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14个“幸福场景”项目累计开展活动980余场,服务4.3万余人次,并获央视专题报道;志愿服务实现常态化、项目化运作,累计开展活动6000余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在品牌宣传方面,围绕“善治芝罘”品牌建设,构建多层次宣传体系。区级平台累计发稿260余篇,市级媒体刊发《夸夸我的好邻居》等系列报道,《中国社会工作报》、学习强国等央级平台多次推介典型经验,有效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步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专家团队开展实地调研,形成十余万字总结材料,实现基层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

经验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是基层治理的根本保证。坚持以党的建设统领全局,这是确保基层治理方向正确、力量凝聚的根本。芝罘区充分发挥区委“一线指挥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健全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四进小区”等机制,有效整合行政、市场与社会资源。实践表明,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治理全过程,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切实转化为治理效能。

系统谋划是资源整合的科学方法。基层治理是系统工程,必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两库一链”机制运用系统思维,对治理的需求侧与供给侧进行全景扫描和全链条整合,构建了从精准建库到高效链接、从三级资源归集到分级双向匹配的治理闭环。这表明,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打通堵点、连接断点,实现各要素、各层级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增效,构建运转有序、响应迅速的治理体系。

数字赋能是提质增效的关键手段。面对新形势,必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向科技要效力。芝罘区建立的“两库一链”机制积极推动数字化升级,建设供需对接数字信息平台,推动治理从“人工转接”向“智慧治理”演进。未来应善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推动基层治理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不断提升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与智能化水平。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