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家观点 > 正文

秦宇: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基层治理改革质效提升

核心提示: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特定的政治观念、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社会成员加以影响,使其形成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特定的政治观念、思想体系和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社会成员加以影响,使其形成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深刻变革,基层治理面临新旧矛盾交织、群众诉求多元化的新挑战与新形势。基层治理改革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环节,其核心在于凝聚共识、化解矛盾、激发活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传统优势融入基层治理改革全过程,能够为改革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价值支撑和精神动力。因此,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基层治理改革的实践路径,对于提升治理效能、巩固执政根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强化思政导向的政策解读引导

筑牢基层治理的思想根基,首要在于通过精准、透彻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党的创新理论与国家大政方针转化为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认同和行动自觉,确保治理改革方向不偏、根基牢固。具体而言,需从以下两方面着力推进:

其一,构建“接地气”的政策解读体系。改变过去单向灌输、文件宣讲的刻板模式,组织由理论专家、基层干部、百姓名嘴等组成的宣讲团,将“普通话”译为“地方话”,将“大道理”融入“小故事”。例如,针对老旧小区改造政策,不仅讲解资金规划、改造标准,更需结合效果图、样板间,深入楼栋开展“板凳会”,生动阐释政策如何具体提升居住品质、增值房产价值,消除居民对“施工扰民”“资金摊派”的疑虑,变被动抵触为主动支持。

其二,开展“浸润式”的形势政策教育。利用社区宣传栏、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微信公众号等阵地,围绕基层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热点,如养老、医疗、教育等,定期发布政策解读文章、短视频、图解,及时回应谣言与误解,在常态化沟通中引导公众形成合理预期,理解改革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夯实治理改革的民意基础。通过上述举措,思想政治教育便能有效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使国家意志与百姓心声同频共振,为基层治理改革构筑起最广泛、最坚实的思想共识。

联动多元主体参与思政实践

现代基层治理的核心要义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此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于润滑各方关系、明晰权责利益、塑造共同体意识,有效联动政府、社会组织、经营主体和居民群众,形成协同治理的合力。实现这一目标,需创新两大机制。

一方面,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的民主协商机制。在社区议事厅、业主委员会、线上居民群等平台,设立兼职的政治辅导员或协商主持人,其职责并非主导决策,而是在议事过程中引导各方恪守规则、相互尊重、理性表达。例如,在商讨社区公共空间利用方案时,主持人可通过灌输“公共利益优先”“契约精神”等观念,调和老年群体增设活动设施与年轻群体要求停车位的矛盾,推动对话从“针锋相对”走向“寻求最大公约数”,最终达成共识方案。

另一方面,完善以价值认同为目标的社会动员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应善于挖掘和宣传基层治理中的先进典型和志愿精神,通过评选“最美社区人”“优秀楼门长”等活动,给予精神荣誉和公共礼遇,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为社区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等注入“服务人民”“社会责任”的价值内涵,引导其超越纯粹的经济利益追求,主动参与到平安巡逻、垃圾分类及为老服务等公共事务中。

融入数字治理场景赋能思政教育

在数字化浪潮下,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基层数字治理平台,是实现其现代化转型、提升服务效能和教育精准度的必然选择。这意味着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使其渗透到民众的日常数字生活场景中,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其实践路径主要包含两方面:

打造智慧化的思想引导与舆情研判平台。依托城市大脑、社区云等数字系统,整合民情信箱、网格员上报、网络舆情等多渠道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捕捉辖区居民的思想动态、关注焦点和潜在矛盾。教育工作者可据此数据洞察,及时生产和推送针对性的解读内容、政策说明或暖心提示,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将思想困惑和负面情绪化解在萌芽状态。

开发互动式、服务型的在线教育应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嵌入高频使用的政务App、小程序中,如开发“学习积分换社区服务”模块,居民在学习党史知识、政策法规后可获得积分,用于兑换便民服务或实物奖励;制作推送一系列融合地方特色、具有幽默网感的微视频、H5动画,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与业主权益、婚姻家庭及邻里关系的相关条款。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转化为可触达、可互动、有获得感的数字服务,从而在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提升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文明素养,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大的数字动能。

思想政治教育并非游离于基层治理之外的抽象存在,而是深度嵌入治理实践、并能够为其提供强大驱动力的核心要素。通过强化政策解读以凝聚共识,联动多元主体以整合力量,融入数字场景以创新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破解基层治理改革中面临的思想不统一、参与不充分、效能不高等现实难题,为其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有序的参与框架和注入现代化的技术活力。

(作者系中共朝阳县委党校讲师)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