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案例 > 正文

遵义市播州区苟江镇“八个一”工作法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核心提示: 遵义市播州区苟江镇天明村村民张正军的感慨,道出了当地基层治理的深刻转变。针对过去“干部跑断腿、群众不买账”的治理困境,苟江镇在“一抓四包”工作基础上

“以前村里大事小事都由镇村干部带头干,现在我们坐下来一起商量,路怎么修、产业怎么搞,都是大家说了算!”遵义市播州区苟江镇天明村村民张正军的感慨,道出了当地基层治理的深刻转变。针对过去“干部跑断腿、群众不买账”的治理困境,苟江镇在“一抓四包”工作基础上,探索推出“八个一”工作法,即形成一张网、召开一次院坝会、审议一份组规民约、化解一批矛盾问题、登记一本民生台账、办好一件民生实事、摸清一个底数、服务一个村民小组,将党的领导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走出了一条“组织强、群众融、治理活、发展兴”的新路径。

一张网格管到底  院坝会里听民声

为精准服务群众需求,全镇划成109个微网格,镇、村156名干部为网格员,每周逐户走访,定期组织召开1次村民组的院坝会,组织村民组党员、管事组、群众围坐畅聊“路咋修”“产业咋选”等大事小事。2024年10月以来,累计走访群众5000余户,召开院坝会480余场,覆盖6.2万人次,收集灌溉沟渠堵塞、生产机耕道不通、小区安全隐患、欠薪欠资、留守儿童就学困难等需求465条,这些带着泥土味的“牢骚话”成了工作的出发点。秀山居网格小区环境卫生治理是群众核心诉求,钩江社区通过院坝会推选小区管事组,管事组发动居民筹集资金2320元,疏通小区管道和化粪池,动员群众26户清扫小区环境卫生,迅速解决了110余户卫生环境整治需求。

一个组规民约促新风,矛盾纠纷“格”内解

“现在都提倡红白事从简,也为了减轻大家负担,我们双山组直接把标准定出来,婚丧随礼不超200元、宴席不超30桌,大家讨论哈,提点意见”红山村双山组管事组组长钟安雄正组织大家一起讨论组规民约。

类似于这样组规民约,苟江镇已修订完善80个。浪池组组规民约规定每月一次“村民议事会”,化解邻里纠纷12起;白岩一、二组组规规定每半年公开一次组务收支;白岩村大坪组组规倡导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对模范遵守规约者,年终评选 “文明户” 并奖励化肥1袋;红山三组对违反组规民约的,管事组先教育引导,情节严重的,在组里进行通报;上前组建立“家庭美德积分榜”,孝老爱亲、志愿服务等行为可累计积分,进行奖品兑换;这些规则把条文变行动指南,实现村民自己定规矩,守规矩。

“这些规矩管用!不仅推动了组内新风尚,更有效推动邻里矛盾纠纷在网格内就得到化解,自在全镇推行以来,矛盾纠纷下降了60%。”遵义市播州区苟江镇综合治理服务中心主任李佳强说。

一本台账解民忧,办理实事民心暖

天明村山水苟江小区原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管理严重缺位,今年5月通过院坝会成立全区第一家物管会,物管会成员牵头组织居民自己清理地下车库垃圾45吨、增设移动厕所4间、新建文化广场1处,短短1个月时间,小区12345投诉量环比下降95%;义源村胜利三组申请1.6万元专项资金,硬化700平方米泥巴路;钩江社区沿江组管事组1个月时间带领群众不等不靠修通32年未修通入户路,路通后村民自发组织投工投劳立“和乐沿江”石碑;桥头社区台上胜利组地灾隐患点28户整体成功搬迁;吉心村撮子水组投入5000元补漏加固水池,50多户村民喝水不再发愁......这些登记在一本民生台账中的465个问题,镇里每周都要召开研判会,按照“四定原则”交办处理,用心高效解决民生问题,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一次摸底情况清   服务村组强发展

通过网格包保走访,网格干部在摸清村民组资源、产业意愿、民风民意、传统文化等情况基础上,深入分析可利用资源,结合村民组情况,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挖掘传统文化等方面提出 可行性意见建议。“我们村在网格干部的提议和推动下,盘活580余亩林地资源,带领7户脱贫户种天麻,年产量30万斤,户均增收2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吉心村党支部书记卢诗桐高兴地说道。同时在苟江镇红山村,回龙一二组用闲置校舍引进包装企业,每年1.2万元租金全分给村民;吉心村杨柳井组联系融媒体线上推广黄桃产业,线上销售额占到40%。2025年,苟江全镇落地11个产业项目,盘活8处闲置资产,带动140多人就业,村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

“八个一”工作法就像一根红线,串起了院坝会的共商共议、网格里的精准摸排、组规民约的自治实践、民生实事的暖心落地、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充分说明,基层治理的核心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群众当家作主,坚持党建引领,就能画出最大同心圆!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