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社区工作者可以尝试以“善治”和“善智”做好社区治理

核心提示: 城乡社区作为社会治理最小单元,需要直面每个老百姓以及家庭,治理对象复杂且多元,这对治理体系提出了精细化的要求

城乡社区作为社会治理最小单元,需要直面每个老百姓以及家庭,治理对象复杂且多元,这对治理体系提出了精细化的要求,亟须构建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集合的智慧治理体系,利用数据挖掘、智能识别、跨媒介语义等技术对社区海量信息进行智慧化处理。智慧治理有别于数字治理,是数字治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型治理,该体系可实现将治理精准到每一个目标个体和群体,逐步实现城乡社区数字化“善治”“善智”互构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图景。

01

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根本保障

IMG_256

体制机制创新为城乡社区智慧治理体系构建提供根本保障。体制机制是治理体系高效运行的关键,智慧治理作为政府新型治理手段,需构建适应智慧治理体系运行的全新体制机制,打破传统治理常规路径,着眼于智慧治理法制供给不足、智慧治理体系要素配置模糊、智慧治理法规及技术标准不健全、数据安全以及隐私权保护机制缺乏等问题,健全城乡社区智慧治理体制机制,以新制度激发城乡社区智慧治理效能,以新机制增强城乡社区智慧治理多元协同。

构建治理生态体系核心在于治理各要素间的有机生态关系,既形成以党政部门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众响应、智能数据平台支撑等多元互动共治网络生态,也要加快形成并完善有关智慧治理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以法治保障城乡社区智慧治理的有序实施。首先,加快完善立法保障机制,使智慧治理有法可依,尤其要健全智慧治理数据安全保护机制,为多元治理主体筑牢法律保护基石;其次,改革传统治理体系要素结构,重构适宜智慧治理体系运行的主体要素体制,激活智慧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其智慧动能;最后,加快构建智慧治理创新机制,创新治理体系的传播渠道及其舆论引导机制。

02

数字技术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IMG_258

智能数字技术治理为城乡社区智慧治理体系构建提供有力支撑。传统数字技术在城乡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广泛运用提升了治理效能,但也日益呈现出不少问题,如数字技术无法“关照”基层社区细致化需求,机械的数据无法反映具体的群众诉求;后台数据漏洞多,缺乏合理的规则体系,数据价值极度缩水;数据与社区场景应用的匹配指数不高,数字鸿沟问题较为严重;数字技术维护力度不够,数据无法适时而变,导致大量“僵尸”数据产生。近年来,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智能数字技术日新月异,为城乡社区智慧治理体系提供了智慧基因和核心动能,智能数字技术成为智慧治理不可或缺的支撑力。但是,智能数字技术不仅需要开发、使用、更新,为了发挥其智慧治理作用,还需加强治理。

03

关注民生民意提供人本关怀

关注民生民意为城乡社区智慧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人本关怀。城乡社区治理的受益主体为民众,民众满意度是社区治理效能的标尺。紧密围绕民生民意,打造民众公认的幸福智慧社区是城乡社区治理的关键。过去,社区治理目标导向多以政府视角为主,完成上级指标任务成为政府部门治理的工作目标,机械的政策宣传、固化的“官腔”语言、冰冷的权威命令等,给基层社区治理带来诸多障碍。长此以往,政府与民众缺乏沟通机制,传而不受、受而不达,普通群众对社区治理内容感知度低,既不清楚社区治理服务内容,更不了解参与治理方式,与社区主管部门的关系出现隔膜,甚至在一些社区出现政府与民众矛盾突出的情况。

智慧治理离不开治理内容的构建,对治理内容进行传播学意义上的“再造”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已然成为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鲜明体现。智慧治理需要牢固树立民生民意导向,聚焦人民群众工作、生活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树立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核心的社区治理目标。紧密围绕民生民意内容,用人本关怀筑牢城乡社区智慧治理体系。例如,将智慧治理体系套嵌到应用场景,在数字生活、生产、消费、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快数据创新应用,打造一大批便民、惠民应用场景,将社区智慧治理真正落实于宜居生态环境、优质文化教育、便利生活消费、亲民休闲娱乐等人文关怀上;通过智慧情景感知,民众可通过社区智慧治理平台有效地获取个性目标内容,形成民意通达机制,真正实现让治理“鲜活化”“接地气”“有温度”;通过智媒助力社区治理,提炼群众身边故事,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对社区治理内容进行传播,想群众之所想、之所需、之所愿,将治理内容具体到个体需求上。

责任编辑:Cms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