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给俺这样一修,雨季再也不怕出门了!”11月13日,记者在沈丘县卞路口乡王庄行政村采访时,该村村民李保安看着自家门前新修的排水渠笑着说。
“我家院子一下雨就积水!”10月9日10时47分,卞路口乡政府智治平台收到王小峰通过“网格通”APP反映的诉求。10时50分,平台派单至王庄村委会,村干部随即前往实地查看,发现李保安家院子积水是因为排水管道堵塞。
找到症结所在后,卞路口乡党委、乡政府立即协调施工队进行施工。施工队3天完成蓄水池修建、过路管道铺设等,彻底解决李保安家院内积水问题。10月份至今,卞路口乡群众通过“网格通”APP向智治平台反映诉求4件,现已全部办结,乡党委、乡政府做到响应民意“零时差”。
今年以来,沈丘县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城乡一体、条抓块统”为抓手,以“1个数字平台强底座、3个机制提效能、N个场景惠民生”为目标,构建“1+3+N”数字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从传统治理模式向数智治理模式跃升,走出一条“数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部门更高效”的善治之路。
建强“1个平台” 一屏观全域
“扫描二维码就能查看全村3D网格图,村民院落、主干道、重点人群信息一目了然,通过实景模型,可以详细掌握街道宽度、房屋面积、路面坡度等数据。”卞路口乡综治中心主任张闪闪介绍。
走进卞路口乡综治中心,多功能显示终端上,戚闫庄村青瓦白墙的院落、纵横交错的道路、标注红蓝标签的重点人员信息一目了然,在无人机航拍、3D全景图和实景测绘建模等技术融合下,村庄立体实景全貌以毫米级精度“搬”上云端。
该乡构建“1个3D云平台+N项功能模块”体系,整合大疆无人机航拍影像、周口市综治信息平台动态信息等数据,24个行政村的户数、党员户、低保户、易肇事肇祸人员等10类重点人群信息,以及公共设施、河道沟渠等基础设施数据逐步“上云”,形成动态更新的“数字乡村”,实现全量数据集成。3D云平台设置的重点人群标签,对其住房标注特殊图标,点击即可查看家庭详细信息,且支持动态更新,查找人员信息从翻半小时台账变为3秒点屏;乡干部研判防汛风险时,可对历史积水点、河道水位数据等随时进行精准查询。
激活“3个机制” 打通“神经末梢”
依托3D云平台,创新“空中巡查+地面网格+数据联动”立体化机制,推动治理从单点作战向系统作战转变,实现重点管控从台账追踪向动态智管转变、应急处置从层层上报向秒级响应转变、条块协同从各自为战向同频共振转变。
卞路口乡利用平台“移动台账本”,将十类重点人群的姓名、住址等信息分类录入,网格员打开APP即可查询,省去翻阅纸质台账的麻烦。走访后,只需勾选“已走访”“状态正常”等选项,就能实时更新重点人群动态。今年10月中旬的一天,王庄村网格员王小峰通过平台排查时发现本村老张的状态栏未显示“已走访”,随即上门核实,发现老人因雨天路滑摔倒后卧床不起。
发现这一情况后,王小峰第一时间通过平台上报,平台迅速派单至乡民政部门,乡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半小时内联动村医及病人家属开展救助,老人当天便得到妥善照料。今年10月份以来,网格员通过平台主动排查异常情况17次,均在24小时内完成处置,真正实现底数清、响应快。王小峰说:“以前,找个信息得翻半个本子。现在,平台上一眼就能找到。”
“胡庄村农田积水,请求无人机帮助!”10月13日,随着乡防汛指挥部一声令下,大疆M4E无人机立即起飞,10分钟内传回该村积水范围、地形坡度等数据。相关部门利用平台快速规划出最优排水路线,乡政府立即联系施工队冒雨施工。施工队仅用360米管道就解决了内涝问题,比传统排查节省3天时间、20%成本。如今,“空中巡查+数据运算+地面处置”机制已覆盖秸秆禁烧、防汛救灾等场景。
卞路口乡乡长孙凤涛说:“无人机每日至少3次进行空中巡航,发现火点自动定位,网格长10分钟内到场处置。今年汛期,无人机实时监测10处易涝点,预警响应时间从2小时缩短至15分钟。”
“网线乱拉严重影响群众出行。”11月3日,肖门村网格员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通过平台上报。乡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调取无人机航拍图核实情况,随后通过平台派单至乡综合执法队。某通信公司接到情况反映后高度重视,1小时内赶到现场,当日就对150米废弃线缆进行拆除,并对架设不规范的300米线路进行整理。
据卞路口乡党委副书记杨咏梅介绍,这些问题的快速解决得益于“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的落实。卞路口乡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并实施“事件上报—人工分办—进度追踪—结果反馈”闭环管理流程。网格员上报问题后,由乡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内容分类,然后通过综治信息平台派单至对应站所负责人;在明确办理时限后,通过平台催办、无人机协同帮办等方式跟进,确保问题不拖延。今年10月份以来,通过这一机制,卞路口乡解决道路拥堵、垃圾堆放、私搭乱建等问题23个,及时办结率保持在98%以上。
做优“N项服务” 民生诉求一点通
“任务到村、责任到人,自上而下,任务落实‘零温差’。目前,县级交办我乡的事项已经全部提前完成。”乡综治办工作人员张蒙蒙说。
卞路口乡以3D云平台为枢纽,构建“群众点单、平台派单、部门接单、网格验单”服务体系,让民生诉求“小事不出格、大事有人管”。2025年,县级交办卞路口乡霍楼村黑臭水体、白卞渠污水等223项治理任务,已通过平台精准派单至相关行政村,并在3D地图上标注污染区域、整改标准,同步推送给联络员及时跟踪。乡村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治理,保质保量提前完成治理任务。
针对涉及多部门的问题,横向联动,通过平台关联相关部门,推动解决问题“零梗阻”。9月30日,群众通过12345热线反映,卞路口二中门口有小摊贩占道经营,导致道路拥堵。接到群众反映后,乡综治中心启动“热线接单—无人机取证—部门联动”流程,无人机实时回传现场画面,并同步推送至派出所、执法队和网格员。15分钟内,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到达现场,通过无人机空中喊话疏导,地面人员进行清理,很快道路畅通。沈丘县还整合12345热线、网格诉求等数据,针对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高频诉求,建立“未诉先办”机制,通过无人机定期巡航等方式提前发现问题,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卞路口乡党委书记吴佳明表示,卞路口乡将持续深化3D云平台与无人机巡查联动,推动数字技术与党建、民生深度融合,让更多群众在“指尖轻点”间感受到治理效能提升带来的获得感。
记者感言
数字治理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群众,数字智治对基层来说从不是高不可攀的概念,大数据时代的核心是统筹资源、高效配置。沈丘县卞路口乡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在“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下创新“1+3+N”数字治理体系,实现从问题上报靠腿跑到诉求解决一键通、从台账翻页找信息到云端点屏知全貌、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的转变,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