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治理要闻 > 正文

安徽省淮北市:绣出基层社会治理 “新画卷”

核心提示: 淮北市吾悦广场,地处杜集区高岳街道学院路与吾悦路交口,周边商场、小区、学校林立。原来的广场周边流动摊点占道经营(流动摊点最多时近百户)、噪音扰民、阻碍交通等问题频发,群众反映投诉强烈。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和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贯彻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交流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工作典型做法,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的安排部署,大城管开设“城市管理进社区”专栏。通过宣传各地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典型经验,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探索提高城市管理执法和服务水平。

淮北市吾悦广场,地处杜集区高岳街道学院路与吾悦路交口,周边商场、小区、学校林立。原来的广场周边流动摊点占道经营(流动摊点最多时近百户)、噪音扰民、阻碍交通等问题频发,群众反映投诉强烈。现在广场人流如织却秩序井然:地面洁净无油渍,车辆停放有序,不见垃圾杂物,唯留“人间烟火气 ”的暖意。这份繁华中的整洁,源于商圈旁一处不起眼的城管工作站 —— 它正是杜集区城管局以“城管进社区”为载体,深耕基层治理的生动缩影。

杜集区城市管理局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秉持 “城市管理延伸到哪里、党建就跟进到哪里、服务就覆盖到哪里”的宗旨,紧扣“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的要求,以党建为统领推动城管理念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 “城管进社区”为抓手构建共管共治共享工作格局,让城市管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生动实践。

IMG_259

“零距离”提升群众获得感

党员阵地“亮身份”。城管岗亭作为基层治理创新载体,各城管中队长向社区报到、亮明身份、接受监督,将党建触角延伸至治理一线,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党建格局。

暖心驿站“有温度”。投入专项资金打造“户外劳动者驿站”,配备空调、微波炉、充电设备等设施,为环卫工人、快递员等提供“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的贴心服务,让管理自带“人情味”。

普法小站“传文明”。依托工作站开展“执法宣传进社区” 活动,通过咨询台、宣传册、流动车等形式,向商户、居民普及法规,以普法促守法,让文明意识融入日常。

服务窗口“解民忧”。将工作站打造成“问题响应站”,现场核实、快速解决群众反映的物业纠纷、社区“十乱”等问题,让群众“急难愁盼”在家门口及时得到回应。

IMG_260

“沉下去”拉近群众距离感

党群连心听民意。依托工作站开展“城管面对面”活动4次,聚焦飞线充电、充电桩建设、毁绿种菜等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累计解决市民反馈各类问题160余件。设置 36 个“城管进社区”指示牌,公示队员信息,加强宣传引导,让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引导市民理解、支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

文明引导树新风。联合社区开展法规宣传、垃圾分类等活动,向市民宣传最新政策法规,进行文明教育,累计出动宣传车 30 余台次、发放材料 1 万余份,引导市民群众提升文明意识,主动维护市容环境秩序,让“共建共享”理念深入人心。

群众监督促规范。依托社区内的“城管驿站”,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法人等13名代表,作为区城市管理局监督员,对城管工作进行社会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年度考核重要指标,以“群众说了算”倒逼工作提质,让治理更透明、更接地气。

IMG_261

“解难题”化解群众烦心事

综合整治见成效。自 2024 年 8 月工作站运行以来,联合多部门开展占道经营、燃气安全等整治10余次,清理占道307起、引导101户摊贩入点经营,排查整改燃气隐患33处;规范非机动车停放近万辆,新增停车线350米、指示牌21处,让商圈秩序实现由“乱”到“治”。

科技赋能提质效。联合移动公司安装 42 路高清监控、30 组外扩音箱,运用 AI 技术实时识别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问题,通过音箱提醒、微信群通知督促商户自改,形成“智能预警— 快速响应 — 闭环处置”的非现场执法模式,让治理更精准、更高效。

矛盾化解在基层。聚焦“牛皮癣”、噪音扰民等群众“可视”“有感”问题,鼓励群众随时到驿站反映,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用基层治理“小切口” 做好服务群众 “大民生”,让城市管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杜集区城管局以“城管进社区”为笔,以精细治理为墨,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不断勾勒民生温度与治理精度,让繁华商圈的 “烟火气”与井然秩序和谐共生,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责任编辑:CmsTop